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迅速响应,全面动员,众志成城,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关注疫情的同时,我查阅了“非典”之后的行业分析数据,以及网上一些人士的相关文章,结合自己春节期间的所见所闻,对疫情过后经济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与2003年“非典”相比,确定的是对经济必然会带来冲击,不确定的是经济恢复的速度和力度
这次疫情与2003年“非典”相比,对经济都产生了不可预测的冲击,尤其是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性产业受疫情冲击更大。但是此次疫情有着不同的特点:一是时间节点相对特殊,二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三是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较为特殊,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问题,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问题。
二、既要积极应对短期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也要防止带来链条式和螺旋式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地方为了防控疫情,要求企业复工时间延迟,河南省内企业复工期限推迟到2月9日以后。如果企业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顺利复工,市场将会逐渐恢复,但是短期招工、货物运输将是一个大问题,很多地方交通运输、铁路、高速等还有所限制,特别是人员密集性企业防控疫情仍不可轻视。另一个方面,一旦防控周期拉长,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包括债务的压力、工资的压力、租金的压力、客户流失的压力,以及由此带来一系列债务问题,特别是防止疫情“黑天鹅”演变为经济循环“灰犀牛”的问题。
三、从外部环境和总需求来看,恢复经济应把重点放在消费和投资上
恒大研究院报告认为,从宏观的视角,需求和生产骤降对投资、消费、出口都会带来明显的冲击,短期内会带来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特别是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到冲击最大。在当前大的环境下,长远看出口是大趋势,短期看恢复经济应立足国内市场,把重点放在消费和投资上。关于投资,是我们一贯应对经济收缩的有效手段,国际层面肯定会在金融、债券、减税降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但与以往不同,房地产目前看相对冷清,带动作用有限,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国家支持的领域,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消费方面,随着疫情过去,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必然会成为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点,关键是当前困难时期要让他们活下来。
四、作为相关经济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恢复的相关工作
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成立专班,及时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摸清当前焦作经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一定方式了解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早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通知》,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估计其他扶持政策也会陆续出台。我们要及时摸清国家政策导向,想在前、谋在前、动在前,尽最大可能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全省率先实现经济恢复和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