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璐
本报实习生 郑瑞楠
“赵书记帮我讨回了工资,为我在村里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还为我公公买药……我特别感谢他。他真是一个热心肠的好书记啊!”近日,中站区龙翔街道寺后村一位贫困户激动地对记者说。
这位贫困户口中说的热心肠书记,就是中站区档案局驻寺后村第一书记赵宁。赵宁,已经在这里驻村快5年了。“舍不得走,跟老百姓有感情了,再加上单位大多数为女性,让她们驻村也不方便,还是我留在这里吧。”赵宁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2015年9月,赵宁被单位选派到寺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经调查,他了解到该村面积小、但人口比例高,造成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情况,加上村民思想落后,脱贫工作困难重重。
为帮助销售村中滞销的花椒,赵宁自掏腰包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收购了村民的花椒,并通过自己的朋友与一家熟食厂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起初,由于部分村民思想觉悟不高,供应的25公斤花椒里竟含有1.5公斤的土和籽,还出现了掺沙含刺含籽等情况,严重影响了熟食厂的生产销售。面对花椒质料不佳、收购量不足、村民不理解等压力,赵宁先是主动向熟食厂赔礼道歉,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又跑遍周边村庄收购足量的花椒原料。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协调下,熟食厂老板深受感动,并决定更新企业生产设备,通过筛机和粉碎机解决花椒掺沙含刺等问题,延续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保障村民的防疫物资,赵宁农历正月初三便联系安阳、长垣等地口罩厂,与驻龙翔街道河口村第一书记王耀辉一起前往厂区购买口罩。一路上,由于疫情缘故导致沿街饭店全部关闭,一天下来,两人连口热水都喝不上,更别提吃饭了。由于大量订购口罩,引起了网警的注意,他被解放公安分局太行派出所以涉嫌倒卖医疗物资被约谈。他及时出示相关证明,表示口罩是以平价出售甚至免费派发来确保疫情防控。经调查属实后,民警对他表达了敬意。据统计,赵宁在疫情期间先后为本村派发口罩7000个,并帮助邻村派发口罩1.3万个,为区域防疫作出了积极贡献。
赵宁在疫情防控期间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举动在十里八乡出了名,成为小有名气的热心肠书记。他不但主动帮助本村销售农产品、帮助村民购买生活用品,还帮助府城街道府城村销售蔬菜,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并全程参与运输、配送等环节,确保滞销农产品销售到位。他几乎把龙翔街道各个村的滞销农产品帮个遍,从周边十二会村的猪肉、鸡肉到周窑村的柿饼;从东张庄村的核桃到河口村、西张庄村的花椒;从河口村的土鸡、土鸡蛋到龙洞村的大料作物……都出现了赵宁热心的身影。
“我就是看不得别人受苦受穷,看到百姓经济受损失、生活不幸福,我心里就不好受。作为驻村书记,村与村之间相互帮扶是理所应当的。只有这样,才能造福一方百姓!”赵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