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为全面提升全市城乡社区治理水平,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在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街道(乡镇)党(工)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来,转移到做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上来,转移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上来。要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建立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履职履约双向评价机制,加强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的指导规范。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合理确定城乡社区管辖范围和规模,新建城市社区一般按1000~3000户规模设置。建立健全以社区居委会及其下属专门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长为框架的社区居委会组织体系,实现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覆盖。要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大力发展在城乡社区开展纠纷调解、健康养老、公益慈善、防灾减灾、文体娱乐、邻里互助、居民融入及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社区居民主体作用,巩固解放区“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推广工作成果,借鉴学习山阳区党群360工作法。
《意见》指出,在建设现代化宜居幸福社区方面,要着力建设平安法治社区,强化社区安全管理和社区风险防范预案管理,加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托社区综治中心,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城乡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全面落实“一村(格)一警”工作,全面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要着力建设智慧惠民社区,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同时,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22年,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60%,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30%。要着力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要着力建设老幼宜居社区,依据社区老年人口数量,规划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用房(老年人口分别在500人以下,501~1000人和1001人以上的,日间照料中心用房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300平方米和400平方米),城市社区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要着力建设健康养生社区,社区内要有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每月组织有活动。加强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六是着力建设活力社区,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工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
《意见》强调,要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加快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防控能力。在强化城乡社区治理保障方面,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