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没有脱贫攻坚任务,没有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有农村低收入群众,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高起点摸底排查,高标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力争6月底前实现困难群众全保障。
示范区按照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标准进行(高于全市水平)排查核实发现,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有1713户2462人,其中因病致贫504户703人,因残致贫633户851人,因缺乏劳动力致贫371户597人,因其他原因致贫205户311人。同时,加大保障排查力度,排查出文昌街道李屯村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8户10人(均为残疾儿童)未解决义务教育问题,1户1人未解决基本医疗问题,47户未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示范区对排查出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突出工作重点。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对摸排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建立工作台账,分类施策;加强沟通协调,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救助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各级各部门承担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整理完善相关资料;在信息摸排、救助帮扶困难群众中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着力形成“政府救助兜底、社会关注关爱、邻里守望互助”的全方位救助帮扶体系。在住房安全问题上,该区住建局制订具体改造方案,建立改造台账,挂账销号,力争6月底前完成剩余47户危房改造任务,实现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在饮水安全问题上,重点完善农村保障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一个体系、三个机制”,即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管理专业、运行规范的工程管理机制;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监管责任机制;财政扶持、要素支撑的政策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供水质量与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对农村供水的更高要求。
目前,示范区针对全区低收入家庭医疗保险待遇,区卫生健康委根据排查结果,结合区民政部门提供的低保户名单,组织辖区5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将低保对象信息录入居民医保系统且进行核对。截至3月31日,该区低收入家庭人员已全员参保,参保人员共计2817名,保险费70万余元,保险费统一由民政部门全额承担。自开展全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至3月31日,该区共救助440人次,发放救助金37万余元。为排查出的10名未受教育儿童建立学籍,采取随班就读、定期送教上门、减免教辅材料费、捐献图书等方式,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排查出的3户危房改造户中,1户已拆除旧房且正在改造房屋,其余2户正在维修房屋。针对排查出的文昌街道李屯村饮水安全问题,该区农业农村局将争取到的2019年和2020年安全饮水维修养护资金约130万元,用于解决该街道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示范区还协调保洁公司将辖区内低收入家庭中所有6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群众全部纳入保洁队伍,安排就近就业,签订劳动协议,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且为每人每年缴纳意外伤害保险,努力实现低收入家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