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之阳,沁河水畔,逐梦沁阳。
这是一片神奇而充满活力的沃土。
这里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十八罗汉闹中原”的烽烟浪波;这里有进入新世纪产业转型发展的“阵痛”和爬坡过坎的艰辛与喜悦;这里更有新时代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的激越鼓点。沁阳人牢记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争先进位、再铸辉煌”的要求,乘十九大浩荡东风,把稳舵、扬起帆,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三新一高”新经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四好农村路”、残疾人医养中心亮点纷呈,出彩中原,连续三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面对县域治理的时代命题,沁阳市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瞄准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奋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先行区,以争创“三起来”示范县为抓手,开启了在全省县域经济新一轮大发展中争先进位、再铸辉煌的新征程。
沁阳市委书记卢希望信心坚定地说:“争创‘三起来’示范县,是时代赋予沁阳的使命担当,也是沁阳人民的热切期盼,我们有条件和优势,更有决心和信心,努力走在全省‘三起来’示范县创建的前列,更好地造福沁阳人民。”
产业发展高质量——
带动县域实力大提升
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创建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培育超百亿企业群体”战略目标,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为方向,紧紧抓住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契机,依托传统产业厚植发展优势,围绕新兴产业培育竞争优势,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带动县域实力大提升,沁阳市第三次荣登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
在壮大产业集群效应上发力。围绕龙头带产业,壮大集群集聚规模。出台了“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着力打造以超威集团、昊华宇航、广东兴发等龙头带动力强、产业配套完整的集群发展模式;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以广东兴发、天鹅铝业为龙头,兴发二期项目、天鹅铝业三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围绕沁澳铝业盘活实施铝挂车及核心部件生产项目,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税收1.5亿元。围绕链条抓项目,促进转型提质增效。立足精细化工发展,以昊华宇航为龙头,拉长拉宽产业链条,集聚链上企业30余家,谋划实施9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42亿元;依托晋煤天庆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建设年产10万吨新型液肥、年产4万吨硫氢化钠等项目。围绕资源抓整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铅蓄电池—再生铅—铅蓄电池”完整闭环式循环发展,年可新增产值70亿元、税收8亿元;依托废旧汽车拆解,建设包括报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8个子项目的汽车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围绕国电投、万都余热综合利用,建设造纸及纸品包装产业园项目,目前宏都15万吨生活用纸项目已经投产。
在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发力。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将云计算、电子信息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规划了数字经济产业园,11个项目开工建设,8个项目实现了投产或部分投产;蛮蛮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成立以来,已成为200多家互联网科技巨头战略合作伙伴,客户包括微软、三星、京东、小米、360、B站以及央视、国际台、新华社等,一期200个机柜2019年定订单额超过1.5亿元,二期2000个机柜今年年底前投运,三期建成后规模将达10200台机柜,成为豫晋陕鄂鲁等周边五省最大的云计算基地。打造招商平台,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招商需求,依托新城、怀润两家国有平台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高新智能制造两个产业园区,新建改造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配套办公以及水电气等综合服务设施,减少项目前期基础设施投入,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加快招商项目落地,采取股权投资的模式,吸引了投资9亿元的晶体半导体光电产业基地落户,研发产品已通过飞利浦、欧司朗等企业检验,年内订单不低于4亿元。
在构筑高质量发展环境支撑上发力。为打造创新平台,启动了以玻璃钢研究院、门窗研究院、造纸机械研究院、电池研究院以及大数据研究院、玻璃钢交易中心、造纸机械交易中心为主体的“五院两中心”建设;与河南省科学院合作建立的豫科创新(沁阳)科创园项目一期已竣工投用,计划建设国际实验室3个、国家实验室5个,入驻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生物制剂、化学所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等创新项目17个,目前已入驻中白联合实验室、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实验室、阿尔法医药等10余家企业。为创优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焦克路“二改一”及绿化工作;联通市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动脉通道“沁工路”工程加快推进,有望今年竣工投用;5.5万平方米的职工安置小区整修工程正在积极推进。
营商环境高质量——
带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全面深化“放管服”,实现“马上办”249项、“网上办”738项、“就近办”183项、“一次办”834项;深入推行“多证合一”、“先照后证”、“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审批提速50%以上。这是沁阳市在“软”环境上下“硬”功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该市致力于健全营商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等,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在“软”环境上下“硬”功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出台了《沁阳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配套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相关政策、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提高质量效率的“四双”工作机制以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文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推进措施。
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核准材料精简为9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材料精简为12条,压缩办理事限到百分之三十,将施工许可证核准、竣工验收备案办理时限由法定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时效由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到一般登记7个工作日,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7项登记业务实现了“一小时”办结。发展和改革委把审批流程整合成立项阶段、用地审批阶段、规划报建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5个阶段,确保总审批时限不超过40个工作日。大力推进登记全程电子化线上服务模式,企业可以通过“河南省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网站办理多种形式经济户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业务。市场监管部门审批之后,便可以到现场或者通过邮寄的方式领取营业执照,真正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办执照”的服务目标。
在全力服务项目建设方面,今年组织召开了项目推进会7次,研究解决了40个项目的70余个问题;对23个省、市集中交办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分包机制。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定期组织重点项目观摩评比活动。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信用沁阳网站和信用平台上线运行稳步推进,目前信用平台已归集信息231.7万条,其中基础信息51.7万条,信用信息180万条。开通了“诚信沁阳”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网站信息。
在缓解融资担保转贷难题方面,通过成立运营河南中收金投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过桥资金、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已累计为永威、泰利机械等300余家小微企业提供转贷资金13.15亿元;与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政银担”三位一体业务,为该市涉农企业提供8000万元至1亿元授信规模。去年1月份,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豫西第三办事处正式落户沁阳,开业至今已累计为该市合作社、家庭农场担保59笔近2000万元。
在稳定就业创业方面,去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6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04人,为创业实体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3笔共6970万元。
在减轻企业社保负担方面,为降低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社保负担,市人社部门分阶段连续降低了企业社保缴费费率,确保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城乡建设高质量——
带动县域面貌大改变
“这两年,沁阳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靓了、乡村美了、环境好了。”这是沁阳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先看城市,通过实施道路提升、绿化提档、立面改造、亮化净化工程,建设入市口迎宾苑、沁园公园、滨河公园、城市会客厅、中州酒店等项目,推进16条背街小巷整治和3个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常态化整治市容秩序,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提名。
再看乡村,通过着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四好农村路’”,带动人居环境、路域环境和国土综合整治,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首批“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市等称号。
这是该市城乡面貌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以创建“三起来”示范县,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百城提质”和乡村振兴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两大战区”,用非常之力强力推进,取得了喜人成果。
在城市建设上,完成了太行大道改造提升、河内路改造提升、怀府路东延、覃怀路改造等项目;实施老城区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程等。
在水系建设上,投资9.8亿元,完成了总干河改造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的城区水系深度治理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在增强城市功能上,全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项目建设。总投资4.6亿元的“三校”建设项目正在强力推进,今年7月建设后可容纳8730名学生;沁阳市人民医院病房楼、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中医院新建门诊楼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后期的装修和设备采购;城市供水、供暖、供气、雨污水管网改造和公共停车场建设投入巨大,成效喜人。
在乡村振兴上,以创建“四好农村路”作为农村工作主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先后利用3年时间全力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四好农村路’”,基本完成全域1006.7公里创建任务,全市32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路、通车、通邮”。如今,“四好农村路”成了沁阳最亮丽的风景线,并通过“四好农村路+”,助力脱贫攻坚,引领产业振兴,使其真正变成了富民路、幸福路。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统筹推进垃圾治理、公厕建设、“空心村”治理等工作,建成乡镇公厕28座,顺利通过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去年,沁阳市投资修通了两条连接6个贫困村和两条省道的通村扶贫路,不仅让祖辈生活在山沟里的贫困群众有了更多致富脱贫的机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是满满的幸福和乡愁。投资4000余万元修通的“扶贫路”,成了沁阳深山贫困村奔小康的幸福路,改写了常平乡6个省定贫困村“山路崎岖不平、出门翻山越岭,晴天一身灰土、雨雪寸步难行”的历史。
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河公园全长8640米,是沁阳作为新地标高标准打造的。滨河道路、跨河桥梁、微地形景观绿化、亲水步道台阶、休闲广场坐凳、公共卫生间、整体亮化、音响监控构成了一幅大美图景,美不胜收。每天前来休闲娱乐的游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一到节假日更是人潮涌动。
民生事业高质量——
带动百姓生活大改善
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沁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人民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实现9个贫困村退出和712户2232人脱贫,顺利完成年度减贫任务。建设爱心结对帮扶小菜园,实施订单种植和兜底包销,惠及20个贫困村。利用盘活的乡镇卫生院闲置资源,建成10所医养中心,使失智失能重残重病贫困群众愿住尽住、就近入住、免费医养,建档立卡贫困户失能失智重度残疾人集中医养工作位居焦作第一。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被评为全国试点县。截至去年年底,全市20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4056户1493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3630户1395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4%,成功举办全省“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商扶贫”工作座谈会,社会扶贫网工作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现场会上推广。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留住蓝天碧水,守住“深呼吸”,该市扎实推进“6+1”重点任务,空气质量考核居焦作六县(市)第二名。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步伐,圆满完成沁河“清四乱”工作。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100%,为群众创造了水清、天蓝、空气新的人居环境。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去年民生支出累计23.8万元,同比增长7.1%。实施清华、北大突破工程,高考普通类一本、二本上线率均居焦作六县(市)第一名;科教园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验幼儿园新园区、实验小学新校区项目主体竣工,优质教育供给水平持续提高。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建成县域医共体2个,被评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医改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完成就业目标任务,去年城镇新增就业967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02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
(本版照片均由沁阳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