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建设在迈入“10+”年头之后,再次以“二次创业”的名义成了年度热词。
这其实是10年来产业集聚区迎来的最大调整窗口。“谁能抓住这一轮以规划调整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的机遇,谁就能在下一个10年,进入县域经济的第一行列。”对此判断,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如是解读,“在高质量发展中,只有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牛鼻子’,做好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发展资源的‘凝神聚力’,让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借由这个载体和平台,传递辐射影响带动更大范围内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其实,温县产业集聚区近年来的转型发展可谓“可圈可点”:不仅先后获得2019“金星奖”——“河南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区”“焦作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还在河南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综合排名全省第七,其中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指标排名全省第三。
一组数据也可为注脚:2019年,温县产业集聚区102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5.9亿元,同比增长5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6亿元,同比增长63.4%;税收4亿元,同比增长39.1%;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同比增长57.5%;从业人员25857人,同比增长66.9%。
“区中园”—— 拓展发展空间,力促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全国都在探索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展高端产业发展空间,因而如何更有效地拓展产业用地、加强产业空间管控和集约化利用,就成了破解这道难题的关键。
“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主战场、主平台。”温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培华说,“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以产业集聚区用地的提质增效为基础和关键,就是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腾出更多发展空间。”
为此,温县产业集聚区进行统一规划,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探索“区中园”发展模式,积极承接中心城市“飞地经济”落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打造专业园区,支持建设跨省合作园区。
在温县产业集聚区,有一个“区中园”——金水新兴科技产业园,是温县人民政府、郑州市金水区政府与福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方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合作建设的一个以食品加工、电子电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一个跨区域产业园,其更像是打破了无形的企业围墙,实现了企业的集成式模块化布局,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驱车行进在金水新兴科技产业园区,大道两旁规划建设的工业厂房色调一改原有一贯的彩钢蓝和工业灰,新增加了暖色调的橙色。占地面积仅1万平方米的河南华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温县分公司就坐落其间。而就是这家只有两栋厂房、一个宿舍楼的公司,却是一家专业的防爆电气产品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油田及制药、船舶制造等领域和国家重点工程。
如今,温县产业集聚区紧盯郑州企业外迁和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围绕装备制造、食品、智能定制家居三大主导产业,通过“飞地经济”“集群招商”等招商模式,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国内500强等企业,逐步形成了“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在巩固提升金水产业园、银港产业园、高端食品药品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5个产业园的基础上,将开建佳海产业新城和苏州光电产业园,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产业发展的集聚度。
2019年,温县产业集聚区实施总投资262.9亿元的210个项目中,还有82个是采取项目转让、破产重组、厂房出租、技术改造等方式的“腾笼换鸟”,此举不仅盘活了凯创重工、福沃重工等企业闲置用地和厂房,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更可以预见,此举将为引进、培育优质产业及项目留足发展空间,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产业链”——
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集聚区是在一个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起产业资本、资源要素等的一个重要平台,其重要抓手自然非招商引资莫属。
为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温县产业集聚区强化产业招商,先后编制了《主导产业图谱》和《招商路线图谱》,围绕本地产业谋划项目,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不仅要求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的产业项目,要与当地的产业资源和禀赋能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且通过持续优化产业链,全力打造产业闭合圈,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温县高端食品药品产业培育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据统计,温县食品加工产业现有企业41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其中,以天香面业公司为龙头的小麦加工业,年可加工面粉54万吨、挂面8万吨,产品产能跻身河南省十强;以立达老汤为龙头的调料加工业,咸味香精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0%……
同时,温县还有着天然良好的资源禀赋:6666.67公顷四大怀药、2万公顷优质小麦种子基地……正是凭借如此独特的资源优势,温县产业集聚区引进了同仁堂、大咖食品等国内知名企业,瞄准发展中医中药、保健养生等高端康养产业。
其中,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同仁堂(河南)中药配方颗粒有限公司年处理1.3万吨中药材及年产5000吨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建设也正如火如荼。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知名的中医中药交流中心,对温县四大怀药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年可实现产值约30亿元、上缴利税近亿元,可直接安排就业约350人。
截至目前,温县已形成了包括四大怀药原材料、怀药糕点、怀药保健品、各类香辛调料、山药果蔬等特色挂面、膨化食品、杂粮粥及食品包装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国家驰名商标“麦乡”、省著名商标“蜜雪冰城”“铁棍”“伟康”“铁大哥”“黑豆黑”“庆文”等享誉全国。
如此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也少不了温县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发展的一条新路径:产业集聚与产业链深度结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店小二”——
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从产业集聚向创新集聚,是产业集聚区积聚发展新动能的源头活水。为此,温县产业集聚区突出“项目为王”工作主基调,在项目推进上,实行“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即坚持每月洽谈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做到成熟一个、签约一个、开工一个。
“温县产业集聚区还创新推出‘店小二’式服务理念,助推产业集聚区实现发展新跨越。”温县县委副书记李备战说。在项目服务上,温县产业集聚区实行“五大战区”工作机制,落实县主要领导分包战区、班子成员分包项目责任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所谓“店小二”式服务,不仅要求产业集聚区在服务企业发展时,除了“店小二”式的勤劳之外,更重要的是专业、质量,需要更加清晰明确地聚焦企业发展各阶段需求,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助力产业生态体系升级,从企业落户、用地供应、人才引进、研发技改、质量品牌、市场开拓等方面着手,助推企业不断壮大、转型发展。
仍以金水新兴科技产业园为例,负责科技产业园运营的河南金水飞地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其一肩担两头,一是为企业选址,二是为园区选企。为此,在为园区选企的过程中,一方面帮企业做好规划和预算,引导企业按需用地,量力而行,避免企业小马拉大车,不因土地占用大量资金,确保招一个企业,建成一个企业;一方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企业建设过程中,严格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设周期,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创新无止境,勇担践于行。2020年,温县产业集聚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主业,以实施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三大创新”为抓手,以开展“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新时代温县精神,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实现新的跨越。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温县产业集聚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