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购买生姜的朋友请与我联系,每公斤2元,欢迎采购。”近日,博爱县月山镇纪委书记高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乡镇纪委书记卖生姜,咋回事?
“上庄姜是这里的特色农产品,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我分包的乔村的一户贫困户乔永利,通过种生姜实现了增收。然而,他的两个孩子都有精神残疾,需要人照顾,每到生姜销售期,老乔愁得直叹气,我要通过微信朋友圈帮他找销路。”采访中,高伟的话句句离不开推销生姜,乡亲们都叫他“生姜书记”。
“下班后,我带大家体验‘农家乐套餐’!”高伟说。
“高书记说的‘农家乐套餐’就是收姜、摘姜、运姜。大家在高书记的带领下,都乐意为脱贫攻坚出一分力。”该镇纪检专干张莉笑着说,“我有‘年票’,每年都能享受‘农家乐套餐’!”
在高伟的带领下,该村贫困户种的生姜不仅能及时收获,更能销售一空,带动了更多村民种生姜。
“生姜书记”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的“后勤保障”远不止于此。
“王姐,这是金融扶贫贷款申请表,你的情况符合申请条件,你填一下申请表,我到镇扶贫办为你办理接下来的手续。”高伟说。
高伟口中的“王姐”,是前庄西村贫困户王绪香。她虽然身有残疾,但不等不靠,用自己的缝纫技术为乡亲加工床上用品、窗帘等,靠辛勤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
“这台缝纫机太旧了,如果不是总出毛病,我还能接更多的活儿。此外,现在大家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更高了,原材料成本也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对她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高伟入户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镇扶贫办联系,第二天就给王绪香送来了金融扶贫贷款申请表,并帮助她办理了金融扶贫贷款手续。
“真没想到高书记这么快就为我解决了发展资金问题,我一定要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致富!”王绪香激动地说。
除了为贫困户争取扶贫政策、申请扶贫项目外,他一有机会就到贫困户乔英刚家拉家常。乔英刚有一个儿子在外务工,家中只有他一个人生活。
“乔伯,看看这身衣服合适不?”
“乔伯,我把这块菜地翻翻,你种点蔬菜吃。”
“乔伯,过年我们一起吃顿饺子。”
……
高伟每次到来,乔英刚都很激动:“小高忙,村里的贫困户都指望他解决问题,但他还是会抽空来看望我,感谢高书记的关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有困难,就找咱们的高书记!”在当地,贫困户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