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治河只要能疏通河道、确保万无一失就行了,不需要什么高端技术。近日,当记者到武陟第二黄河河务局采访该局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张军时,他用实际行动告诉记者,治理河道同样需要高端精细的技术,否则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
连日的大风在怀川大地不停地肆虐,尤其在田间地头,大风卷着尘土弥漫在空中,让人睁不开眼睛。但是,即便这样的大风天气,张军依然奔走在黄河沁河段,精心维修、养护河堤。
长年的室外作业,风吹日晒,张军早已皮肤粗糙、面庞黝黑,苍老了许多。但是,张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干活时敦实的双臂,让人感觉到他的内心蕴藏着一团火。
张军主要从事黄河沁河的维修养护、防汛抢险、工程施工及科技创新工作。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治黄路上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从一线技术员、技术科长到工程师、水利行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步步都凝聚着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治黄事业的强烈追求。
沁河下游治理项目是该局2017年至2019年三年重点施工工程,项目部成立后,领导安排他负责沁河6座涵闸拆除、改建施工任务。接到任务后,他立即投入新的工作岗位,白天在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晚上加班熟悉图纸、整理资料,对于每一阶段工期都按要求完成。由于管理优化、施工顺利,总工期提前2个月,工程节约投资350万元,2019年5月上级对改建涵闸工程顺利进行了通水验收。
过去对堤防堤坡、堤肩草皮进行更新种植时,要等待雨后土壤湿润时才能作业,而且都是人工种植,成本高、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多次实地调查研究,利用电脑画图知识将脑海中的机械样本绘制出来,并指导专业加工人员对机械进行加工制作。
通过多次反复试验与改进,2010年,他研制出“zj-1型堤防植草一体机”。使用该机植草效果好、速度快,每机每天可植草皮3000平方米,效率是人工植草的25倍,仅这一项发明每年就可为单位节约近10万元经费。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张军在科研路上更加充满信心。2015年至2016年,他带头组织攻关小组研制了“HH-1黄河泥沙筛分机”,经该机械筛分的泥沙,被广泛用于装修、艺术、美术、喷绘等行业,由于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市场上供不应求。2017年,他又成功研制出“多功能钻孔机”,该机械的研制主要是针对黄沁河堤防需要钻孔地点进行钻孔,特别适用于防汛抢险打桩钻孔、工程施工标志标牌的埋设及土方压实干密度环刀取样等作业,经现场试验,2人10分钟可以打桩2根,使用钻机1人10分钟可打5根木桩,机械工作效率是人工效率的5倍,且钻机钻孔后打桩比人工打桩安全性高。钻孔机钻围栏桩10分钟可以钻35个坑,而人工10分钟却挖不到2个坑,机械钻孔是人工挖坑的20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