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法官办案全程不见纸质卷宗已成为温县法院的“新时尚”。过去堆积如山的纸质卷宗被“瘦身”成了随案生成的电子卷宗,烦琐的庭审笔录变成了简单的庭审录像,再加上网上立案、智能分案、智能云柜、网上阅卷、电子签章、一键归档等一大批创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温县法院的人案管理实现了由“卷随人走”到“人卷分离”的华丽转变,真正实现了全流程无纸化智慧办案,开启了现代化办案新模式。
立案数字化
不用跑法院,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可以提交起诉状、身份证复印件等基本材料,“无接触”网上立案如今已成为温县法院的工作常态。
过去立案,需要当事人到窗口亲自办理,往往要奔波往返数趟,要么是材料一次准备不齐,要么是申请不符合条件,立案难成为多年来当事人面临的一项难题。如今,当事人通过网络立案平台可以直接实现正式立案,一宗普通案件,最快一刻钟左右就能完成整个立案手续。立案庭工作人员可实时查收当事人提交的立案材料信息,大幅度节约了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的时间与精力。网络立案平台24小时开放,当事人提出网上立案申请后,值班法官会收到短信通知,并及时审查、及时反馈。当事人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只要符合立案条件,随时随地可进行网上立案。对立案有疑问的,还可以留言,与法官互动。
网上立案解决了群众的部分诉累,变“群众跑”为“信息跑”,当事人足不出户或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立案手续。不仅如此,网上立案还实现了立案材料的电子化、数据化,同步生成了电子卷宗,为人卷分离、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打下了基础。
“从立案起,电子卷宗就建立了,所有数据信息在审理、归档等各个环节全流程线上可调用、节点可查询、进程可监控,真正实现电子卷宗网上走、纸质卷宗原地留。”温县法院审管办主任樊世凯说。
分案智能化
立案成功后,案件便进入智能分流阶段。
2018年,为解决人案矛盾,温县法院大力推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分流员一下子成了工作链条上的关键一环。该院立案庭庭长杨建都自从当上分流员后,就成了全院最忙的人,天天加班,办公室也成了临时库房,堆满了卷宗。为了保证第二天全院各庭室领到卷宗,杨建都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翻看每一本案卷,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23时下班成了常态。
2019年9月,为解决人工分流慢、效率低的问题,温县法院开始尝试智能分案,在审判流程系统中增加了繁简分流板块,根据案由、标的、当事人数量等28个参数对案件进行打分,低于60分的,为简易案件,分到速裁团队;高于60分的,为复杂案件,根据案由分到各专业团队。如今,杨建都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能快速将所有案件分好。
“智能分案虽然还存在个别案件不够准确、误分流等瑕疵,但已经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工分案的低效,目前我们还在继续完善和提高智能分案的精准度。”樊世凯表示。
流转集约化
“过去是‘羊肠小道’、人拉肩扛,现在是‘智能高铁’‘东风快递’!”一提起现代化的案件流转,干警们都抑制不住高兴。
在传统办案模式下,纸质卷宗随着办案进程在书记员、法官助理、法官、执行干警、档案管理员等不同人员手中进行线性流转,费时费力还不安全,阻碍了办案效率的提升。为打通这个“大动脉”,温县法院大胆创新,通过建立“云柜”管理系统和“中间库”,实现了卷宗流转的集约化,做到了让“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
有了“云柜”,书记员不用再天天抱着大量的案卷来回奔跑,案件一旦分好,“云柜”会自动发出两条信息,一个通知书记员来取材料,一个通知“中间库”工作人员来取卷。书记员凭手机短信上的编码,只需要拿走送达材料即可,目标明确,省时又省力。而卷宗主体则流转至“中间库”,由专业团队进行扫描、校对、上传、编目、整卷、装订等,将纸质卷宗留存的同时,同步生成电子卷宗,实现人卷分离。
“‘云柜’和‘中间库’为书记员减轻了负担,书记员不用再扫描、整卷、订卷,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协助法官处理审判事务。这些工作交给‘中间库’的人员来完成,他们更专业、更高效,同步生成的电子卷宗更规范、更统一,质量更好。”温县法院网络办负责人王魁说。
办案智慧化
过去,法官和助理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厚厚的卷宗,大家在小山一样的纸堆里翻来覆去找资料、找证据,既耗时又费力,还要顶着保管卷宗的安全风险。现在,一台电脑全部搞定。
网上办案——“有了电子卷宗,真是太方便了。不用翻、不用找,直接在网上调,只需要输入案号,卷宗瞬间秒到。”法官们高兴地说。
如今制作法律文书,法官不用再“爬格子”、盯键盘,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通过智能办案系统,可以一键生成制式文书(案件受理通知书、缴费通知书、开庭公告等)、表格式裁判文书;在书写裁判文书时,法官还可以通过智能文书编写系统,直接复制粘贴电子卷宗里的相关内容,不用再重复查阅、重复打字,方便快捷还准确;对于刑事案件,法官可以直接拷贝检察院的电子卷宗,省去了纸质卷宗的核对、整理、扫描等事务性中间环节,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速裁团队的法官们感受更加深刻:“我们的案件数量全院最多,一上午要开8个庭,过去我们都是‘搬运工’,用小推车把所有案卷搬到审判庭,审理哪个案现场翻找哪本卷,开完庭还要整卷并搬回去,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好了,很简单,只需要对着两台电脑即可,一台用来看卷,一台用来看笔录。”
电子笔录——值得一提的是,温县法院还在速裁庭推行了庭审记录方式改革,用全程录音录像替代了传统的庭审笔录。
“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书记员不再负责庭审记录,法官无须时刻注意书记员的庭审笔录是否记录完整,而是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审理案件争议焦点。当事人在发表意见时也可以一气呵成。”亲身体验之后,樊世凯这样评价,“感觉整个流程非常方便,审理程序更紧凑,审理思路也更连贯了,庭审时间更是缩短了近一半。对办案效率而言,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
电子签章——近年来,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每个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平均需要制作10余份法律文书,公文流转和签批非常频繁。传统的签章方式耗时耗力,拉长了办案周期,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增加了当事人诉累。而设立于乡镇的人民法庭,一般距离基层法院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更是存在盖章难问题。
为解决这一多年顽疾,温县法院全面推行电子签章制度,即裁判文书生成后,法官通过办案系统文印管理模块申请签章,经办公室签章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后,加盖电子签章并通知文印室打印,书记员去文印室取件即可,整个盖章过程由原来的两三天缩短为几分钟,全程实现网上流水作业。
据统计,2017年以来,温县法院利用电子鉴章打印文书共计26242件次,互联网电子送达共计14252件次。电子签章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办公办案效率,而且为电子档案的高效生成打下了基础。
归档流水化
电子档案是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的最后一个关卡。温县法院先行先试,做到了电子卷宗一键转档,实现了以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的案件归档方式,翻开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篇章!
一键转档——电子卷宗如何一键转档?纸质卷宗又该如何处理?这是无纸化办案最后一个关键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令、整理、评查、归档四个关键词。”王魁介绍,“具体来讲,指令就是在电子卷宗汇编成册后,由法官在网上发出归档指令;整理就是‘中间库’在接收到指令后,由专业团队对纸质卷宗进行排序、归目、校对、整理;评查就是由评查办公室对电子卷宗和纸质卷宗的一致性、质量是否达标等问题进行全面评查;归档就是质量全部合格后,电子卷宗一键转档,生成电子档案,上传网络后,由省高级法院统一管理,纸质卷宗则留存本地档案室妥善管理。
一键归档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档案管理实现了大突破、大飞跃。书记员再也不用把一堆堆档案抱去档案室,档案室也不用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扫描案卷,律师更是足不出户就能网上阅卷。
“我是一当事人的代理律师,想申请阅卷,可现在是疫情期间,来回跑不方便,更不安全,这该咋办呀?”3月27日上午,温县法院副院长夏宁群接到一个律师的电话。
“不要担心,你可以网上阅卷。请你在网上提交材料,经后台验证审核身份后,就可以网上阅卷了。”通过夏宁群的耐心讲解,该律师完成了网上阅卷。
该律师高兴地说:“其实我早被温县法院邀请加入了微信工作群,经常在群里推介网上阅卷流程图。没想到,这次真正感受到了网上阅卷的方便、快捷,以后网上阅卷就是我的首选。”
“其实,全流程无纸化办案除了绿色环保之外,也是对传统线下办案模式的一种变革。”温县法院办公室负责人王韶卿坦言,这不但减轻了程序性、事务性工作负担,让办案人员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还减轻了诉累,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满足感,同时做到了全程网上留痕、全程在线监管,让司法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截至目前,温县法院无纸化流转案件1090件,完成组卷713件,归档643件,在库357件,成功实现了人案管理模式由“卷随人走”到“人卷分离”的华丽转变。
温县法院将信息化技术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从立案起步、数据共享到全流程构建,形成无纸化办案的完整循环,全方位提升了法院办案质效、管理效能、服务水平,是提质加速减负的重要方式。如今,该院法官办案过程中不再接触纸质卷宗,真正实现人卷分离,还利用大量智能化辅助办案手段,提高办案效率,减少工作量,办案法官和当事人都开始享受到无纸化办案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