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时代需要,1991年10月15日至21日,焦作日报社举办了为期7天的特约通讯员培训班,我积极参加,开启了我与《焦作日报》长达30年的情缘。
1991年10月15日一大早,我按时到焦作日报社四楼会议室报到。报社领导先后讲话:明年《焦作日报》小报改大报,为适应工作需要,举办特约通讯员培训班。随后,资深记者、编辑老师授课,特别让人记忆犹新是聆听了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老师的讲课,真是主题鲜明、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还了解了新闻的“大”与“小”等问题。
开班第二天下午,记者老师讲写消息的写法:“五个W”交代清楚、材料真实可靠、有根有据,讲得有味,听得有劲。坐在前排居中的一位学员昏昏欲睡。经了解,正值培训班开班之际,其父突发重病住院,可听课机会难得,这位学员白天听课晚上陪护,由于睡眠不足,就出现了课堂打瞌睡的小插曲。学员刘景堂当即写了一个短消息,并得以发表。培训班组织得法,学员学习认真,取得了良好效果。10月21日下午结业,报社为我们颁发了特约通讯员证。
短短7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意义很大。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知识的启迪,激发了我的写作激情。我不断学写新闻报道,报端偶见“豆腐块”。众多资深编辑老师的办公桌旁时常能够见到我报送稿件的身影。经他们指导,我写了《领导干部骑自行车下厂办公》《黏土公司绿化榜上有名》等消息。特别使我记忆犹新的是,当年修武黏土矿年关到银行取款,银行出纳多付现金主动送还一事,我及时写了一则消息,编辑巧妙制作标题《刘万青好样的!》进行刊登,并获得“好标题”奖。
光阴荏苒,尽管报社乔迁、人员更替,但我与焦作日报社的情感一如既往。如今,在乡村振兴、红色教育过程中,依然得到了诸多老师的指导,我深表感谢。我将与《焦作日报》相伴一生!祝愿《焦作日报》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