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父亲迎来86岁生日,全家人来到饭店,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看到儿孙满堂,子女事业有成,孙子孙女健康成长,一大家人和睦相处,父亲感慨万千,动情之处泪眼婆娑,年轻时生活的种种不易浮现在眼前。
父亲生于1935年,在他7岁时,我的祖父就去世了。祖母牵着一头没尾巴的黑毛驴走在前头,后面跟着大伯父、二伯母和我的父亲,开始了逃荒要饭的生活。当时,大伯母娘家生活还过得去,未一同出来;二伯父被日寇抓去做了壮丁。他们一路向东沿路乞讨,仍食不果腹,为了让孩子们保住一条活命,途经商丘时,尽管有万般不舍,祖母把二伯母送了人,将我的父亲送给了当地一侯姓人家换了三斗粮食,度过了眼前的困境。随后,大伯父返回修武老家,祖母则在当地给人家做饭打工,维持生计。自此,我的父亲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由养祖父母抚养成人,读完初小后因家庭困难早早辍学,跟着养祖父学起了打铁。父亲凭着聪明能干,腿脚勤快,很快掌握了烘炉打铁手艺,1957年在商丘县找到一份工作。1960年春天,母亲带着不到一岁的姐姐回到修武老家,和家人失去联系多年的父亲也辞去工作,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回到祖母的身边。
父亲返回家乡不久,经人介绍到修武县汽车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1962年秋,由于父亲吃苦耐劳,技术全面,被选调到新乡地区运输公司焦作汽车中心站工作,当了一名锻工。上世纪70年代,新乡地区运输公司在全系统开展技术大比武期间,原本由锻工组长参加比武项目,因组长不在家,车队推荐父亲代表锻工组临时上阵。父亲代表锻工组表演的高难动作“气锤砸灯泡”,以精彩娴熟的技艺博得在场70多名观摩人员的鼓掌和喝彩。
父亲对孩子们要求格外严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我们从小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1982年春,我接替父亲的工作从农村到城市,人生地不熟,按照惯例都会返聘父亲带上孩子三五年,而父亲却让我学会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退休后,父亲回到乡下,学耕犁锄耙,赶车打场。弟弟也按照父亲的要求,靠技术吃饭,学会了摩托车、汽车修理技术,掌握了一技之长,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逐渐成长为一名车辆修理技师。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无数艰辛,尝尽了生活的苦难,但父亲都从容面对。在父亲身上,我们学会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兄弟每年轮流为父母庆生,已经坚持了20余年。通过聚会,全家人坐在一起回忆过去父母的不易,畅谈现在的幸福生活,讲未来孩子的培养教育,树立榜样,当好表率,传承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