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周末·读者俱乐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初冬芦花美
我和《焦作日报》的半生缘
矢志不渝 忠于所爱
我的父亲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订报服务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父亲
本报老年记者 王明喜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000
分享到:
 
   

  前几天,父亲迎来86岁生日,全家人来到饭店,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看到儿孙满堂,子女事业有成,孙子孙女健康成长,一大家人和睦相处,父亲感慨万千,动情之处泪眼婆娑,年轻时生活的种种不易浮现在眼前。

  父亲生于1935年,在他7岁时,我的祖父就去世了。祖母牵着一头没尾巴的黑毛驴走在前头,后面跟着大伯父、二伯母和我的父亲,开始了逃荒要饭的生活。当时,大伯母娘家生活还过得去,未一同出来;二伯父被日寇抓去做了壮丁。他们一路向东沿路乞讨,仍食不果腹,为了让孩子们保住一条活命,途经商丘时,尽管有万般不舍,祖母把二伯母送了人,将我的父亲送给了当地一侯姓人家换了三斗粮食,度过了眼前的困境。随后,大伯父返回修武老家,祖母则在当地给人家做饭打工,维持生计。自此,我的父亲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由养祖父母抚养成人,读完初小后因家庭困难早早辍学,跟着养祖父学起了打铁。父亲凭着聪明能干,腿脚勤快,很快掌握了烘炉打铁手艺,1957年在商丘县找到一份工作。1960年春天,母亲带着不到一岁的姐姐回到修武老家,和家人失去联系多年的父亲也辞去工作,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回到祖母的身边。

  父亲返回家乡不久,经人介绍到修武县汽车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1962年秋,由于父亲吃苦耐劳,技术全面,被选调到新乡地区运输公司焦作汽车中心站工作,当了一名锻工。上世纪70年代,新乡地区运输公司在全系统开展技术大比武期间,原本由锻工组长参加比武项目,因组长不在家,车队推荐父亲代表锻工组临时上阵。父亲代表锻工组表演的高难动作“气锤砸灯泡”,以精彩娴熟的技艺博得在场70多名观摩人员的鼓掌和喝彩。

  父亲对孩子们要求格外严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我们从小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1982年春,我接替父亲的工作从农村到城市,人生地不熟,按照惯例都会返聘父亲带上孩子三五年,而父亲却让我学会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退休后,父亲回到乡下,学耕犁锄耙,赶车打场。弟弟也按照父亲的要求,靠技术吃饭,学会了摩托车、汽车修理技术,掌握了一技之长,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逐渐成长为一名车辆修理技师。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无数艰辛,尝尽了生活的苦难,但父亲都从容面对。在父亲身上,我们学会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兄弟每年轮流为父母庆生,已经坚持了20余年。通过聚会,全家人坐在一起回忆过去父母的不易,畅谈现在的幸福生活,讲未来孩子的培养教育,树立榜样,当好表率,传承良好家风。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000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日报视频号
焦作日报快手
焦作日报抖音
焦作网二维码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视频号
焦作网快手
焦作网抖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