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递员刘菊红发来一条微信:“您好,明年的报纸、杂志开始订阅了,有什么需要请联系我。”
我立即回复:“继续订阅,谢谢!”
照订不误的决心,来自我与《焦作日报》《焦作晚报》早就结下的不解之缘。1983年9月,我考入新乡师专学习深造,每天除了两三节课,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阅览室自学,教室后面的报架也是我们关注的热点。一下课,报纸会马上被“抢劫”一空。家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身在异地求学,报刊也是家乡的亲。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抢到一份《焦作日报》,便像沙漠里的人找到了甘泉,埋头专心细细读完。后来重返教坛,在学校征订的各类报刊中,我最爱看的仍是《焦作日报》。看报久了,偶尔给报社投稿,我先后在《焦作日报》发表《语文课堂提问的时与度》《学而时习之与遗忘规律》等教研论文,看到自己的“小豆腐块”变成铅印的文字,闻着那油墨的清香,我心里喜滋滋的。从此我一发不可收,对写作兴趣满满,经常投递稿件,体裁也从学术论文扩展到散文、小小说等,《小西湖与小媳妇》《马不过阁》等文学作品陆续见诸报端。此举也引领和影响着我的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退休后,我有了充足的时间,于是重拾爱好,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地读书、看报、写稿。一个周末,在县一中上高三的外孙对我说:“外公,你有一篇题为《俩山村何故不结亲》的文章发表在《焦作晚报》上了。”我十分惊喜,周日送他上学时,反复叮嘱他到校后帮我找到那份报纸。又有一天,在学校工作的儿子特意为我捎回一份《焦作日报》(博爱版),说报纸上发表有我的文章。为知晓天下大事,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我步行两三公里到县邮政局,自费征订了《焦作晚报》,直至今日。
果然不出所望,《焦作晚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每期都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我眼前。一报在手,国内外大事了然于胸,美文佳作吸引眼球。每天看报,我会觉得生活有劲头,人生有奔头。几年来,这份报纸激励我渐渐学会了在手机上写稿、发送邮箱的本领;我把坚持投稿当成必须完成的作业,稿子见报率逐年提高,数量已过百篇。
坚持写作,喜爱看报,让我与时俱进,是我老年生活中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会矢志不渝、忠于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