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周末·夜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乐读《论语》
温暖底色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订报服务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1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读《论语》
主讲人:李乐观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000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
  收听《论语》精彩解读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德者不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

  【评析】

  本章可看作夫子自我勉励的话。当理想不能照进现实时,要持之以恒,坚守真理。

  纵观夫子一生,在政治上,他是孤独的。从公元前496年到公元前484年,夫子在外漂泊14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辗转于卫、曹、宋、齐、郑、陈、蔡、楚等国,但他恢复周礼、推行仁道的主张并未获得任何统治者的认同,这些国君要么对他敬而远之,要么束之高阁,更有甚者只是利用他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来装点门面。夫子遍访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各国,希望能有一试身手的机会,但最终结果都让他极为失望。

  在舆论上,夫子也是孤独的。周游列国期间,除了遭受各国统治者的冷遇外,当时的一些高人隐士、布衣百姓也对他不理解,甚至给予了莫大嘲讽。一次,夫子一行在楚国,子路去向两位农夫打听渡口的方向。其中一位高个子反问:“那个驾车的人是谁呢?”子路说:“是孔丘。”那人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是的。”那人说:“我听说孔丘是圣人,无所不知,既然他是孔丘,就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怎么还来问我呢?”子路讨了个没趣。还有一次在郑国,夫子与弟子们走散,站在外城的东门,孤立无援,四下张望,被人奚落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在蔡国,他被讽刺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卫国,一个背着草筐的过路人,竟然奉劝他不要太执着,赶紧收拾行囊打道回府。

  虽经历了诸多坎坷与不幸,但在教育上,夫子是幸福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孔门弟子不仅来自鲁国,还有来自齐国、卫国、陈国、吴国等,大家信任他、景仰他,愿意舍家别业、拜师求学,逐渐成为思想上与夫子志同道合的人。他的3000个弟子中,身通六艺者72人,其中既有成大器者,如子贡、子路、冉求、冉雍、公西华等,都是国家的栋梁;也有思想学术的翘楚,如言偃、子游、子夏、曾参、澹台灭明等,成为一代宗师。从这个角度来说,夫子一点儿也不孤独,他的道德理想不仅有这些可爱的弟子相伴,并且得到了世代不衰的继承和发扬。在他周游列国期间,颜回、子路、子贡等人全程跟随,形影不离,即便遭遇了嘲讽的苦涩、饥饿的煎熬、死亡的威胁,却痴心不改,初心不忘。

  在道义上,夫子是圆满的。“德不孤,必有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坚守,而是“海内存知己”。夫子有个忘年交——郑国的名相子产,两个人彼此信任,惺惺相惜。子产去世后,夫子评价他是“古之遗爱”。还有卫国大夫蘧伯玉,夫子居卫期间数次住在他的家里,关系莫逆。居陈时,夫子受邀在大夫司城贞子家里居住,促膝谈心,日夜不倦。这些人与夫子的弟子们一起,既是夫子道德上的芳邻,也是他坚守真理、推行仁道的动力。

  (第80期)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000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日报视频号
焦作日报快手
焦作日报抖音
焦作网二维码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视频号
焦作网快手
焦作网抖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