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吴应华和付村小学出名,给我们,特别是给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只要你愿意有所作为,你就能有所作为。
现在很多工作岗位上都有这样一些人:一说到工作没有起色,总爱把原因归于基础薄、条件差,言下之意是面对这样的环境谁都干不好。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年焦裕禄到兰考,面对的是一片灾荒景象,是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他的做法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向三大灾害宣战,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点一点地封沙、治水、改地,为兰考县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很多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身处乡村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如果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学校口碑会越来越差,更加留不住学生。让学生和家长舍近求远去上学,徒增辛苦和经济负担,这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这个恶性循环需要有人来打破。吴应华算这样的人。
直到现在,付村小学条件仍然比较差。吴应华接任校长时全校仅剩31名学生,还有一个年级没有学生。但他没有抱怨,一直在努力让学校变得更好。这次借助社会力量改造学校基础设施,让学生告别灰头土脸的体育课,是在改善办学条件;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让乡村学校的学生也能受到课堂之外的教育,是在提高学校的育人能力。
不能推进大的改变,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关键是一直朝积极的方向努力,是吴应华的可贵之处。
此次吴应华被多家媒体关注,不是让校长们都像他一样一窝蜂地去社会上寻求资助,而是建议大家在工作中思路可以再开阔一些,比如合理借助当前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做好学校正能量宣传工作;工作中多一些探索,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学……
当然,学校是办教育的场所,党的教育方针、上级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教育工作的规律是必须坚守住的。在此基础上,想把教育办好,校长和老师们有广阔的空间可以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