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强四德 树新风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赵童:医者仁心 榜样力量
杨常珍:公益路上 不懈追求
许琳娟:学习雷锋 奉献社会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订报服务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常珍:公益路上 不懈追求
本报记者 杨 珂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000
分享到:
 
   

  “这里是我最近新收的图书,我准备在偏远乡村小学建立追梦书屋,让这些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12月20日,走进解放区民生街道民生街社区二楼的焦作市追梦志愿服务中心,便看到该中心理事长杨常珍正在整理桌上的近千本图书、杂志。

  1997年,杨常珍跟随从事装修工作的爱人来到焦作。她看到打工者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是看到他们身边的孩子每天过得十分无聊时,心里十分难过。“如果能把城里孩子闲置的图书收上来,给买不起书的农村娃看,让人人有书读该多好。”杨常珍想。

  2007年,杨常珍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开始搜集图书,10本、100本、300本……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手里的书籍越来越多,许多贫困孩子从她这里拿到了书看。几年后,她才知道,她做的这些事情是公益活动。

  从2013年开始,她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旧衣捐助方面。“通过清洗、消毒等流程出来的旧衣服,我们有两个途径处理:一是捐助给乡村有需要的困难群体;二是存放在爱心小屋,供市民免费挑选使用。”她说。

  “从2018年开始,我一直在做‘闲物重生,与爱同行’项目。它是‘爱心换书’的延伸,目的是减少生活垃圾,让更多‘废品’被更好地利用起来,同时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爱心公益活动。”杨常珍说。

  她举了个例子:某小学通过学生捐赠物品,在她这里兑换了爱心积分1920分,也就是1920元。经过她和该校师生的协商,最终,决定将这笔爱心款定向捐赠给了另一所需要帮扶的小学,通过购买爱心购书卡,让帮扶小学的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不仅如此,她还引进环保项目,在解放区上白作街道建立了一个旧衣回收的大厂房,招聘困难家庭人员来这里工作,为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如今,她和她的团队已经收集捐赠的衣服就有七八万件,手中正在循环使用的图书达50万册。注册的追梦志愿服务者有265人,而在她带动下参与公益活动的市民已有2万余人。

  上图 杨常珍正在整理图书。

  本报记者 杨 珂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000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日报视频号
焦作日报快手
焦作日报抖音
焦作网二维码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视频号
焦作网快手
焦作网抖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