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晓
崔红林,博爱职专08级园艺2班一名学生,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中,作为河南省的唯一一名选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26名选手一起参加了中职组“种子质量检测”竞赛,并捧回了一个“二等奖”奖杯。
近日,回忆起日前获悉夺奖的那一刻,崔红林激动地说:“实践是老师,实践出真知,在参加省选拔前一周,我整日待在实验室,体重降了五公斤,功夫没白费。”
此次以“展示技艺、促进交流、倡导创新、共谋发展”为主题的大赛,是我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迄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各个选手都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崔红林也经过了学校、市级、省级选拔赛,以绝对优势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最终,和来自全国31个省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148所院校的经过岗位练兵和层层选拔的343名选手一起,崔红林参加了这次全国范围的农业技能比赛。
“去年4月下旬接到通知,此次竞赛不仅要赛技能,还要赛理论,这给选手增加了难度。”崔红林的指导老师李贵立说,为此,学校专门组建了他和王军利两位老师为主的教师训练团队,和以崔红林、段云龙、常东华等同学为主的学生训练团队,严密组织,开始训练。
对于长期重视实践教学的博爱职专的学生来说,也许一个个实践基地已成了最好的比赛现场,一次次实地教学已成为最好的检验方法。拥有理论知识的崔红林,结合每次实践,不断查找差错,不断更改进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坚定而艰辛地走好每一步。
对比赛而言,更重要的是严谨、细心。“比赛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小麦净度分析、活力测定和千粒重测定,最复杂的是第二项小麦活力测定,要用化学物质染色以后才能观察到小麦的生活力,而且需要借助多种化学仪器,每一个动作都要细而又细,否则就前功尽弃。”崔红林说,每一次作这项实验,他都满头大汗,不是活有多重,而是需要的那分定力太费心。
为了做到不出一丝差错,崔红林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遍遍的作着实验,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晚上回去后,还要躺在床上“过电影”。“除了睡觉,包括吃饭时间,崔红林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吃饭时,还要我们提问他,他就是用自己的辛勤来一点点过关理论,一项项强化技能的。”作为崔红林陪练的同学常东华说。
“比赛只是一次小测验,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还要继续努力飞翔,让金子一路发光。”已经是三年级学生的崔红林说,他会继续走读书这条路,把技术练得更棒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