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丰舒潍、郭文宇 通讯员钟晓鹏、刘佳凯)日前,广济药业(孟州)有限公司同一时间报检的5批重13吨、13个生产批次、货值18.6万美元的饲料级核黄素(维生素B2)流动性微粒,在我市实现了首次批量出口,这标志着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行“特区政策”、积极探索出口企业监管模式改革的重大突破。
由于核黄素产品出口依据相关规定实行生产批次批批检验,每个生产批次样品从送样、检测到取报告整个周期要10天左右,而国外客户预订货时间很短,我市以往的检验监管模式及检测周期无法满足客户及时交货的需要。同时,出口核黄素产品按生产批次报检的检测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尽快解决企业出口难题,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织专家,对广济药业公司及其产品开展风险分析,最终形成对核黄素产品出口的 “产品监控放行+快速核放+一厂一策”相融合的新监管模式,并为广济药业(孟州)有限公司专门制定了产品出口检验监管作业指导书。
目前,记者从广济药业(孟州)有限公司得知,今年企业将实现核黄素流动性微粒产能2500吨,预计出口1000吨、1000个生产批次。新检验监管模式的实施,使该公司出口产品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为现在的随时放行,同时对企业每年出口产品的监控数量在50批左右,较以前减少近千个批次,仅此一项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少检验费用100万元人民币,提高了企业的出口通关效率,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