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伟涛、李光远)广东兴发投资10亿元、年产10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建成后,可与沁澳铝业实现门对门供货;金隅水泥投资4亿元、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可让昊华宇航沁阳基地的废料电石渣变废为宝……这是记者日前在沁北产业集聚区采访时,看到的该集聚区实施“补链”引资新景象。
何谓“补链”引资? “就是在园区招商活动中,不仅要看项目的先进性和环保性,还要看项目在园区产业发展中的链接性,努力引进具有‘节点’作用的项目,拉长园区产业链,使上一家企业的废料成为下一家企业的原料,实现链式发展。” 沁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牛中英如是解惑。
沁北产业集聚区按照这一思路,围绕产业集聚区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及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将其分解成若干个上、中、下游项目,集中进行打捆招商,延长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项目,主动对接中国化工集团、中电投、晋煤集团、山西兰花集团、北京金隅集团等20余家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一批重大战略项目。
在广东兴发河南公司一期投资10亿元、年产10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建设现场,数百米的钢架结构厂房一字排开。“作为亚洲地区铝型材加工档次最高的企业之一,广东兴发落户沁阳,正是由于企业的发展与沁阳市打造完整产业链条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广东兴发铝业(河南)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健安说,“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2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可与沁澳铝业投资10亿元建成的高档铝材加工项目、兴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成的年产200万平方米幕墙门窗项目一道,实现门对门供货,以彼此产品的无缝对接,共同构成链条逐步拉长的铝及铝深加工产业。”
“产业集聚的最大要义就在于,要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通过链式招商,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集聚区核心竞争力。” 牛中英告诉记者。落户昊华宇航沁北产业园旁边的北京金隅水泥,看重的正是以昊华宇航的废石渣作为原料来生产水泥。该项目达产后,日产能可达2500吨,能完全消耗掉昊华宇航的电石渣。同时,电石渣经过皮带传输,运送到金隅厂里的烘干程序,经过破碎车间后直接入窑,从而减少了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实现了双赢。
沿太行山前的干线公路焦克路一路西行,记者看到道路两边一批产业群迅速崛起:以有色金属及其加工、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铝工业、氯碱化工、煤化工、玻璃钢、风电、高新技术六大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截至目前,沁北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7.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429家,其中工业企业突破300家。2010年,沁北产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272.1亿元,同比增长35.4%,较上年新增营业收入7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