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甜水醉了东留人
加强人口计生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新的历史方位的深刻昭示
专题询问焦作新区建设发展
6家台资电子企业签约修武
山阳区首季多项重要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五一放假通知
奋力走在转型的前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系列评论之一
新的历史方位的深刻昭示

作者:本报评论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一)曾几何时,外地人提起焦作,总是说:哦,从地理课本上知道,那是一座煤城。

  当“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从我们的头上甩去的时候;

  当“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成为焦作专有的表述方式的时候;

  当焦作山水风光宣传片通过央视各个频道反复滚动播放、一次又一次靓化海内外观众眼球的时候;

  当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气势汹汹来到严阵以待的怀川大地、很快又偃旗息鼓狼狈败走的时候;

  数不清的人们来到这里,争睹焦作的新式传奇。那一刻,焦作在天边,焦作在眼前,焦作在脑海,焦作在心田。

  (二)传奇的发生,源泉在转型。

  百年煤城,市因煤生。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神州大地,焦作这个才20岁出头的年轻城市,借助资源优势更加青春勃发。黑煤变成乌金,宝藏转换财富,在别人羡慕的目光里,咱们自己腰杆挺直,神气十足。

  好日子也只不过持续了20来年。新千年的曙光还没有出现,我们自己先败在了新世纪的门槛前。年度全市生产总值13.1%的负增长刚刚让我们丧气,沦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又让我们憋屈。焦作怎么了?新世纪、新千年举世狂欢,为何在巍巍太行和滔滔黄河簇拥的这一块宝地上,竟然出现如此不堪?

  压力迸发了动力,绝路逼开了出路。焦作转型,势在必行。焦作的工业,不能过于依赖煤炭生产;焦作的农业,不能过于依赖粮食高产;焦作的服务业,更不能仅仅局限于商品营销……

  (三)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尴尬不再,尊严重塑。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接处,回头望去,多少荣耀!

  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3.6%,经济总量由559.9亿元增加到1247.6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由54.1亿元增加到9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52亿元增加到706.5亿元。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发展壮大,四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4家、超亿元企业520家;“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花落焦作;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73家;AAAAA级景区2家、AAAA级景区3家,“太极圣地”、“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纷至沓来。

  城乡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市区建成区面积5年扩大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年提高8.4个百分点;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市区和各县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9平方米,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政府机构、公共财政、国有企业、集体林权、金融、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稳步推进。与中国铝业、中国昊华化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厦工股份、河南煤化等一批央企、省企和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5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4个,出口总额实现33.5亿美元,与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每年办好十项民生工程,5年累计投入资金28.5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2万人。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全部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B、C级危房,新建了人民中学等一批学校。全市1985个行政村和社区全部建成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建立,新农合参保人数244万人。实现8.2万贫困人口脱贫,解决了71.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12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2倍。

  这期间,“焦作现象”、“焦作速度”……如此具有冲击力的句式结构,一次又一次敲击着人们的耳鼓,兴奋着人们的中枢神经。

  (四)焦作走出困境,靠的是转型;焦作再上层楼,更离不开转型。

  2010年1月7日,正当“十一五”收官的重要时刻,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焦作调研,在与焦作干部群众座谈讨论中,在对焦作发展的深入思考中,提出了重要论断:“从一个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变成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这是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焦作的发展,从长远看确实有一个转型的问题,这一点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两句话,归结到两个字:转型,而且,强调的是“重要”,强调的是“长远”,强调的是“清醒”。

  强调“重要”,就必须高度重视,一点也马虎不得;强调“长远”,就必须有韧劲和后劲,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强调“清醒”,就必须洞晓大势、深察自身、头脑冷静、行动坚定,既不能坐井观天、盲目自大,也不能灰心丧气、不思进取。

  (五)如果说,世纪之交的转型,是痛苦之后的转型,是被动的转型,那么,我们已经开始、正在进行的转型,就是追求更高目标、更多幸福的转型,是主动的转型。

  主动转型,难得清醒,贵在忧患。

  看农业,生产品种依然单一,仍然没有摆脱以粮食生产为增收主要手段的传统增长模式,农业产业化程度还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以初级加工为主,缺乏知名品牌;特色农业名气不大、规模不大,“四大怀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铁棍山药”等农产品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加工增值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说工业,化工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高耗能企业占到全部企业的百分之七八十,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大企业少,缺乏后劲和活力。环境容量资源明显不足。

  观三产,自然山水旅游发展较快,文化产业开发不足;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新兴服务业发展较慢。文化旅游还是自然景观游,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产业。

  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否则遇到问题还可能受到重创。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最大的问题是有问题却发现不了问题。

  (六)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对于焦作来说,就是要在转型中提升。

  我们已经在转型中得到提升。已经取得的成绩,证明了转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我们还必须、也必然在转型中得到新的提升。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提出了转型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憧憬五年后的幸福生活,就应当始于足下,坚定不移抓转型。不转型,则资源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

  (七)在备受关注的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成员,焦作分享着一分格外的光荣,也承担着一分特别的责任。

  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对焦作的期待,是全市300多万人民的共同愿望。

  市委、市政府为焦作量体裁衣、准确定位:到“十二五”末,焦作经济社会发展人均主要指标,要领先全省发展水平,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地区水平,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豫西北、晋东南发挥对接互动作用。

  着眼大局,站位大局,融入大局,是对每一个局部的要求。

  关键在做,关键在实,关键在效,是对每一个人的考量。0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