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党报热线·焦作网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机动车交强险
责任限额是多少?
停车位“若隐若现”
多辆车被贴了罚单
农民工职业健康权益受到侵害咋办?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上线
五一期间市民外出游玩
省内、市内天气早知道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咋办
五一去旅游
记住“五字诀”
一石激起千层浪
血站提供给医院
的血液是否安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石激起千层浪
—— “怀川”文章引发网友热议共鸣
  顾培利 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石媛媛

  本期聚焦

  〉〉〉

  建设中原经济区怎么做?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怎么转?继4月21日洛阳“洛实”文章开篇之后,4月25日《河南日报》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统称“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的全省18个省辖市文章第二篇——焦作篇,并配发“何平”感言,集中回答了怎样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焦作如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积极作为、有所作为等问题,对于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焦作日报》、《焦作晚报》、焦作网同步刊发后,网友迅速在焦作论坛转帖、发帖,热议“怀川”文章。网友们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热情讨论,许多网友还在文章后留言、顶帖,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一时间,焦作论坛掀起了一股学习、讨论“怀川”文章的热潮。

  网友杂谈

  〉〉〉

  焦作转型 网友欣喜

  网友【芸芸】:焦作,以矿起家,以煤为业。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资源枯竭了,传统产业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焦作还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然而现在的焦作,云台山水让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太极功夫让中华文化扬名四海·……,这就是焦作最完美的转变,由原来的黑色城市转变成了美丽的山水城市,我们坚信,焦作会经过一次次的转变让我们看到新的希望。

  网友【风间澈】:十年前,焦作还是全国有名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十年间, 经济主体的巨大转型速度让人惊叹;到如今;旅游宜居型的城市已渐入人心; 十年后,再看焦作腾飞。

  网友【风之源】:以前提起焦作总是给人一种灰蒙蒙的天气,到处是沉陷的矿区这样的印象。随着我市近些年不断的发展和改变,美丽的云台山水、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享誉海内外的四大怀药……一张张城市名片一步步改变了人们对焦作的最初印象。

  网友【土豆】:在记忆中,小时候有很多街道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变成了条条大路、座座高楼林立,站在新区的十字路口,会产生在大城市里的感觉里,焦作真的是变了,变化的那么大,那么迅速、那么让人惊奇!

  转型提升 网友期待

  网友【大浪淘沙】: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为市民办好十件事,让市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市民的待遇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感加强了。我们都憧憬今后的生活会更加幸福!我们都期待焦作的明天更加美好!

  网友【慕容】:焦作由煤城变绿城,如今又提出在转型中提升,对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山水豪情】:事实证明,我们在转型中得到了提升,我们在改变中取得了成绩。我们还将期待焦作美好的未来,我们对焦作的未来充满期待!

  “怀川”文章引网友热议

  网友【中原崛起】:如果说《河南日报》的“九评”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前动员”的话,现在的“十八谈”则吹响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冲锋号”。

  网友【熊传东】:“十八谈”打响了中原经济区建设持久论,让我们听到了河南振兴的高音,让我们倾听到了发展的强音。

  网友【秋叶飘零】:一文九论“十八谈”不仅体现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河南人民的创新力、挑战力与自信力,也是对河南精神的新洗礼,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动力的新凝聚,是河南人民集体智慧和思想的结晶,更是河南人民向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献出的厚礼。

  网友【可以不可以】:《河南日报“十八谈”——焦作篇》,“怀川”的文章《在转型中提升》好笔法,大气度。写出了怀川人的平实,写出了怀川人的力量。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时代紧迫感。难得一见的政论好文章!转型让我们看到了焦作的光明未来,看到了焦作的无限希望。祝焦作明天更美好!

  “怀川”文章引网友共鸣

  网友【水济天下】:读“怀川”的政论文章《在转型中提升》感受有四:

  一是感受到了忧患与责任。文章通过描述焦作“因煤而兴”到“因煤而困”的过程,通过分析工业、农业、旅游业原有的良好基础到横向比较产生的差距,从而“在警醒中迸发,从忧患中奋起”,显示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转型提升的责任感。

  二是感受到了务实重干。文章从“转”就要“循规蹈矩”、持续提升以及产业链条由“短”变“长”、农业效益由“低”变“高”,对外开放由“小”变“大”、发展模式由“黑”变“绿”等方面,深刻地阐释了“怎么转”的问题,折射出作者对我市情况的准确把握、对持续发展的深入思考,让人感到了实干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

  三是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文章指出,“一切立足于发展,一切着眼于民生”,“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为着人民的利益,才会有无限的动力”。朴实的语言体现了对人民的热爱、对民生的关注,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四是感受到了大道至简。文章没有滔滔说辞,而是探索正确的方向和路径;没有高谈阔论,而是畅谈具体的规划和远景;没有豪言壮语,而是陈述务实的办法和措施。文风朴实、内容求实,如同春风迎面而来,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网友【西崖】:读完《在转型中提升》一文,让人感慨万千,令人钦佩,也催人奋进!它就是掀起焦作新一轮发展热潮的“动员令”,也是“冲锋号”!这篇文章,怀着深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谈“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谈“转”,字字句句都在谈这样一种认识——只要摸透实情,把握趋势,把发展扛在肩上,把为民放在心上,就能转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它让人感慨万千,令人钦佩,是因为它实实在在找到了焦作的差距。实实在在找到了“症结”所在。焦作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较快,具备较好基础。但高标准严要求,应该少做纵向比,多做横向比;不和欠发达地区比,要与先进地区比;不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劣势,要拿自己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焦作发展步伐还是显得有些缓慢,缺乏后劲和活力。照此下去,焦作落后难以避免。

  焦作的城市是由矿区演变而来的。如今城里人多了,城区面积大了,但还处处残留着煤城的痕迹。文化品位还不够,花草树木面积还不够大,缺少现代元素,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够健全。打造一座现代宜居的新城还要下大工夫。

  危机使焦作人开始清醒过来,在深深的思索中认识到,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持续发展。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看到兄弟省市走在前面了,先富起来了,会有羡慕之心,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羡慕是不行的,应该扎扎实实投入工作,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探寻焦作发展的新途径、新路子,并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作,最终才能实现福民强市宏伟目标。说它催人奋进,是因为它实实在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焦作发展慢了,也不用怕,只要扎扎实实解放思想、找准定位,树立切实目标,通过有效的措施、过硬的作风,就一定能够迎头赶上,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再现焦作的辉煌。

  一个“转”字重千斤,一个“转”字意味深。

  立足客观现实,要主动转;顺应发展大势,必须转;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寻求新的突破,更要加快转。不转,没出路,不转,难发展。

  看这文章,我要拍节三击掌,真是极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