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6日,由教育部牵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2家中央新闻媒体组成的“落实纲要看基层”采访团莅临孟州,采访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据悉,在此次“落实纲要看基层·河南行”活动中,我省共安排了两个采访点,孟州是焦作地区唯一的采访点。
近年来,孟州市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多措并举均衡师资力量,为每个孩子创造公平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无缝对接”。今年3月,该市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荣誉称号,有关经验和做法被教育部网站大力推荐。
加快“五项工程”建设,让农村学校“美”起来。该市将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2007年以来,该市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按照《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先后撤并农村初中11所、小学92所、教学点22个,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高效使用。该市投资1.2亿元,坚持“校舍建设统一标准、仪器器材及图书统一配备、实验室统一升级、班班通全面普及”的原则,实施了校舍安全、仪器器材及图书更新补充、实验室升级、现代远程教育和操场食堂改造等“五大工程”,改善了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目前,该市41%的中小学校仪器装备达到了一类标准。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基层学校“强”起来。该市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定期组织城区优秀骨干教师送课下乡,先后安排94名城镇骨干教师到岭区偏远薄弱学校支教;实行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结对帮扶,以捆绑管理、统一考核的模式,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帮扶双方学校的资源共享;将近年招聘的437名高学历年轻教师全部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农村学校带去生机与活力;坚持实行教师继续教育零培训费制度,选送139名省级、323名市级农村骨干教师远赴上海师范大学、河师大等高校学习,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升;组织教研员深入农村学校蹲点,通过听课评课、参与研究,推进农村学校教研工作全面开展。
关注困难群体,让公平教育“火”起来。该市积极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由市级领导、各乡镇办事处和局委主要负责人认领资助一名留守儿童,组织教师担当代理父母,动员有条件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为留守儿童创造学习条件;从2008年春季开始同步免除城区和农村中小学杂费和书本费,设立“孟州市扶困助学基金”,累计资助家庭困难高中生223名,并安排912名外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大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
(张娟 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