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焦作新区破解城市化难题的做法和启示
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
学习践行“三个干什么”
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
学习“何平九论”征文启事
加快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动力
分配改革不是简单涨工资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
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目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经济工作的主线。这时尤须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企业才能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上是对资源约束条件变化的反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释了农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化过程。最初,在土地充裕以及土地产权不确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显然是最为有利的选择。而当耕作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地力已经相应消耗的时候,资本(在这里也包括生产资料)逐渐成为土地耕作上的决定性因素。换言之,此时的资源约束条件发生了变化:土地稀缺了,而资本和技术相对充裕。这时,就出现了资本和技术对土地的替代。也就是说,为了破解土地资源稀缺的瓶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了,由粗放经营转向了集约经营。

  既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资源约束条件变化的调整和转变,那么,谁对资源约束条件变化的反应最敏锐呢?答案是企业以及企业家。原因在于: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约束是硬的。这种硬约束用马克思的话讲,即商品的命运就是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是一种惊险的跳跃,如果跳不过去,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自己。与企业相比,政府面对的约束是软的。软约束下的政府有时会不计成本、不怕浪费、不惜举债。其次,只有企业和企业家才会始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核算原则,即投入和产出相比较原则。企业和企业家选择产业和技术,一定要权衡其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根据对市场的预测作出适当选择。第三,企业家对产业和机会的感觉不同于一般人。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对特定领域会有相对丰富的知识和特殊的“嗅觉”。以“娃哈哈”为例,当年绝大多数人不会感觉到一个小孩喝的饮料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还有,当年吉利汽车公司成立时,并不被有关主管部门看好,如今却收购了沃尔沃。这种成功的选择可能是一种直觉,但这种直觉来自企业家特有的知识和生活阅历。

  当然,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也有自己的优势,而且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政府可以对产业发展发挥适当的引导作用,但最好不要直接干预企业,不直接支持具体的产业,而是通过必要的政策和信息影响市场,进而影响企业的选择。其次,有效的市场是公平竞争的市场,而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是政府的优势。第三,政府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价格灵敏而准确地反映资源和环境的稀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制度安排。

  (来源:人民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