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沁阳/副 刊 上一版3
诗情史意话母亲
放手也是一种爱
母亲节快乐
每周一字
给小鸟留个家
感 谢
签 到 (小小说)
致母亲
母亲的脊梁
妈妈,您是女儿手心里的宝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5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情史意话母亲

作者:□李阳波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五月的蓝天,蔚蓝辽阔,五月的大地,遍地颂歌。年年母亲节,今又母亲节,我们赞美五月,赞美伟大的母亲节,我们歌唱五月,歌唱母亲的博大、无私、神圣的母爱…… 中华民族历来以重孝道而著称,母爱,是诗情史意里的永恒主题。在隋唐开科举考试之前,许多的名臣义士、文人墨客就是举孝廉而进入仕途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许多瑰丽的诗篇和佳作,讴歌母亲和母爱。

  《诗经·邶风·凯风》中说:“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此诗歌大约是中国现存最早歌颂母爱的诗篇。作者见风吹过酸枣树,就深情地回忆起母亲,并饮水思源--“爰有寒泉?在浚之下。”自问为何母亲“有子七人”,还是那样“劬劳”。那痛切之情跃然纸上,千古之后读之,仍令人动容。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高峰,描写母爱的诗歌数量、质量,都令人高山仰止、叹为观止。

  李白在《豫章行》中说:“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写母子离别,情真意切。

  杜甫在《遣兴》里说:“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以及在《无家别》中道:“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诗圣的情怀,可见一斑。

  白居易在《慈乌夜啼》诗中言:“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讲述了一只乌鸦的故事,责难那些“其心不如禽”之辈,真是震古烁今之词。李商隐也说:“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不过最出名的还属孟郊的那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千古绝唱,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对慈母炽烈的情怀,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

  在古典小说中,也不乏这样的慈母形象。像《水浒传》中王进之母、李逵之母;《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薛姨妈;《隋唐演义》中秦母、程母、罗母,都称得上慈母形象经典。也有一些另类的慈母形象,像《岳飞传》里“岳母刺字”;《三国演义》里“徐母骂曹”,其深明大义,更令人刮目相看。

  当然也有恶母形象。“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就塑造了焦母这一典型的恶母形象。她无情地棒打鸳鸯,致使一对有情人惨死。当我们吟诵陆游名篇《钗头凤》时,也不禁想起陆母“导演”了这一场爱情悲剧。

  不过,这些只算一些小支流,古代诗文中的主流还是歌颂母亲的。年年母亲节,岁岁敬母亲。在这康乃馨飘香的季节,有一个人,她永远占居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母亲赐予了我们生命和爱,当然值得歌颂再歌颂。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