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晓
本报通讯员 刘 阳 张国波
“从卢书记的署名文章到‘何平九论’,再到‘十八谈·焦作篇’《在转型中提升》,给我们很多启示,为当前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在具体实践中落实,置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焦作转型升级这两个大环境,博爱县的转型发展必须在推进焦博一体化中加快提升。”5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博爱县委书记葛探宇话语中饱含对“转型”的独到理解。
为什么要突出推进焦博一体化这条主线?葛探宇说,博爱和焦作地缘紧、渊源深。焦博自古本一家,目前仍是一家,今后必须还是一家。历史上,博爱与焦作在建置沿革中曾交替管辖,焦作因煤而兴,博爱(清化)因道清铁路而繁荣一时,博爱的轮胎、啤酒、纺织等主导产业与焦作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现在,博爱与焦作间的空间已被市、县两个产业集聚区连接,人民路西延工程又接通了一条大动脉,博爱正成为市区老工业企业搬迁的首选地。将来,博爱必将发展成为焦作的综合型城市功能区和新的重要增长极,成为焦作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绿色蔬菜供应基地、现代物流基地,这已经上升成为该县“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定位。
“通过焦博一体化实现转变提升,首要的任务是转观念。”葛探宇说,“观念不转变,思想不提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焦博一体化,就无从谈起。要旋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个开关,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转变狭隘观念,树立对‘焦博一体化’的崭新认识。我们提出的‘一体化’不仅仅是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更着重的是城市建设的一体化,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实质上是发展的一体化。”
葛探宇告诉记者,按照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博爱县正着重从“规划一体、产业对接、设施共建、主动承接”四个方面加快推进。
规划一体。博爱县大力推进县城规划与焦作城市规划的对接,明确了“北移东扩、向心发展”的发展方向,以先进理念编制县城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城市建设。目前,该县与焦作城区实现一体规划的步骤不断加快,城市空间对接快速推进,为主动融入焦作奠定了基础。
产业对接。该县抓住焦作中心城区老工业企业向外搬迁的机遇,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完善工业集聚区水、电、路、气、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提高集聚区的承载力,吸引更多的焦作企业来博爱投资发展,实现焦博工业对接、互补发展,着力打造产品关联、经营错位、产业互补的工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同时,博爱依托便利的区位条件,大力发展面向焦作的煤炭、烟草、乙醇配送等现代物流产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建设焦作乃至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绿色蔬菜供应基地。
设施共建。该县在加快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注重与焦作中心城区各种管网实现连接。特别是在建设供气、供热管网时,既考虑满足博爱的需要,也考虑为焦作的发展服务。在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拉大县城框架的同时,该县高点站位推进市人民路延伸博爱段工程,确保尽快建成发挥作用。下一步,该县还将大力推进与市区公共交通、通信等方面的一体化,并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建设高级别社区,吸引更多的焦作市民来博爱投资兴业,定居发展。
主动承接。博爱利用紧邻焦作中心城区的地缘优势,主动接受焦作中心城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方面的转移,主动接受市区产业对博爱产业的辐射。尤其是在拉长链条、集群发展上,瞄准龙头企业,主动 “接链”、“补链”,实现借龙头育产业、借力发展。
“正如《在转型中提升》一文所言,不转型,发展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一句话,不转不行!”葛探宇说,“焦作的转型发展要往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上转,要往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转,而博爱必须抓住焦作转型提升的重大机遇,往焦博一体化上转,实现在焦作转型中受益,在焦作发展中发展。”
采访结束时,葛探宇用坚定的语气告诉记者:“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转型提升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能沿着焦博一体化的路径,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发展方式的提升,将博爱打造成豫西北晋东南最具活力的县域经济板块。焦作明天会更美好,博爱明天也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