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保文,焦作一中数学教师,从教20年来,长期担任班主任,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智慧、情感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先后获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她辅导的学生多人获得国家数学竞赛一等奖,所带班级的学生多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多少个日日夜夜,您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照顾得无微不至;多少个节假日,您陪着我们一起度过。闫老师就是我们的妈妈,用爱心培养我们茁壮成长。”这是去年考上北京大学的焦作一中学生成恩面对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
在焦作一中,“宏志妈妈”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奉献的代名词,他们的管理范围包括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和心理成长,他们为宏志班的学生倾注了极大的爱心。闫保文正是宏志班的班主任。
班主任不好干,而当好宏志班的班主任更不容易。宏志班是个特殊的群体,学生有的来自农村家庭,有的来自下岗职工、残疾、单亲或父母双亡的家庭,不少学生成了经济、身心的“双困生”。“这是一些学习上的高手,他们有遥遥领先同龄人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这是一些倔犟的精英,他们自尊自强、自傲敏感。”闫保文最初是这样评价宏志班的学生的。为了把这些孩子从贫寒家庭背景中磨炼出的倔犟甚至自卑转变成走向成熟的性格优势,闫保文除在学习上用心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还用心关爱每个学生。
“要胜任班主任工作,必须全面了解班里的每个学生。从班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对每个学生给予所需要的帮助。”闫保文说。学生张某出现了早恋倾向,闫保文发现后,多次耐心教育、引导她,使她明白了早恋的危害,进而认真学习,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本科院校;学生孙明凯因成绩下滑导致长期失眠,闫保文从生活和饮食上关心他,并让和他有同样遭遇的上届学生许倩对他进行以身说教,使他放下思想包袱,刻苦学习,最终摆脱了失眠的困扰……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闫保文始终这么认为。多少个中午,当人们午休的时候,她在教室里和学生谈心,去操场唤回打球的学生;多少个晚上,当人们被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的时候,她在灯下认真地备课或批改卷子、作业;多少个节假日,当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时,她在给学生补课。
就这样,在短时间内,经过闫保文的精心管理,她所教的宏志班很快形成了同学和睦、师生融洽、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如今,宏志班已经成为焦作一中模范班级、优秀集体的代名词。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能吃苦、特别有作为的“宏志精神”已是每个宏志生的标志。“3年来,闫老师教我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如何利用时间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关心、帮助别人,拥有了一颗包容的心,学会了珍惜集体荣誉,学会了关注社会、国家大事。”去年毕业的学生孙珂说。
“从这些宏志生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人格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更看到了他们对社会充满了热爱之情。”闫保文非常欣慰地说。
一个个日出日落,一届届学生纷至沓来,不变的是,闫保文在爱的事业里那坚实有力的脚步。在三尺讲台上,她宛如一朵铿锵玫瑰,开得如此绚丽夺目。
本报记者 孙 军 李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