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便实行财政公开的焦作市,显然已是其他地方学习、参考的榜样,一拨又一拨的检查组、一批又一批的考察团让焦作市财政局应接不暇。放眼全国大小地市,财政能够如焦作这般透明的寥寥可数。有的地方虽然参照“焦作模式”试行财政公开,但没多久就放弃了。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的财政透明度状况作了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和评估打分,结果显示:2009年的平均分为21.71分,2010年的平均分为21.87分,2011年的得分虽在统计,但恐怕仍无令人欣慰的改观。而对焦作这个预算公开的最早践行者,该中心打出的是78分,称其为中国财政最为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
这样的榜样,为何无人复制?
从上海财大科班出身的张继东看得挺透彻:“改革是人发动的,所以要改革关键还得看主要领导的动力和决心,一般太穷和太富的地方都不会有这样改革的动力。焦作虽然财政上有困难,但经济基础也算不错,同时市领导又有加快发展的愿望,这种条件下的改革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成效。看见效果了,历任领导就都会想把它坚持下去,所以‘焦作模式’才可以良性运作到现在。天时地利人和,让焦作财政改革跑在了前面。但如果要进行全国性的财政透明和改革,恐怕需要自上而下地推动政府治理方式的变革。”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贾康曾多次到焦作考察,他直言眼下的“焦作模式”比国外不少地方透明度还要高。在他看来,要想把这一模式推开,显然不是光靠交流一下经验就够的。目前,我国刚刚有了公共预算之外的国有资本预算,而焦作的复式预算里已经有了8个基础预算。当然,焦作的“盘子”不大,这是能够透明的一个关键因素。若要在全国推行,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我国公共财政体系虽有框架轮廓,但还不够具体和完善。焦作的实践,也只是局部突破,先行探路。从大环境来看,改革所需要的各种样本、变量和权数都需要多方验证,不断修正,才能最终成型。现在的焦作财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孤独’的,我希望这样的‘孤独’不要持续太久。”看得出,张继东的眼里,还是充满了期待。
(来源:《文汇报》,对原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