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仝伟平、张红娟)眼下,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期,小麦病虫害也进入发生危害盛期,市农业局提醒,要加强田间管理,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严防小麦后期病虫害发生,力保夏粮丰收。
据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麦播以来的气象条件总体有利,虽遭受春季旱情,但经过市委、市政府的高效组织,技术部门科学指导,农民群众及时管理,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确保了小麦正常生长。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面积麦田的麦苗群体合理,发育健壮,长势普遍较好。但是,受入春以来持续干旱及近期气温偏低影响,今年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期略有推迟。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小麦主要病虫害将进入发生危害盛期,也是开展有效防治的关键时期。
市农业专家提醒,小麦下阶段管理要以病虫害防治为主。根据植保部门监测,当前急需防治的病虫害有麦蚜、吸浆虫、麦叶蜂、白粉病、赤霉病及根腐病等,同时对大范围流行性病害小麦锈病也要高度警惕,严密监测。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市农业专家开出了防治药剂和方法: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可选用50%多菌灵每亩100克或12.5%禾果利每亩40克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其中选用禾果利还可以兼治小麦锈病;对麦蚜、吸浆虫、麦叶蜂等虫害可选用10%吡虫啉每亩20克或2.5%辉丰菊酯每亩25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
针对个别县市部分麦田点片发生的小麦根腐病,市农业专家说,小麦根腐病是我市小麦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不同年份、不同管理条件、不同品种,病情表现有很大差异。目前对该病害的防治,可用12.5%烯唑醇每亩40~60克兑水50公斤重点喷洒小麦茎基部进行防治,间隔7天再用一次药。市农业专家提醒,防治根腐病的最佳时机是在小麦播种期对种子进行处理,常用的药剂有戊唑醇、适乐时等,错过时机防治效果有限。
据市农业专家介绍,在防治小麦后期病虫害时,为减轻群众田间劳动强度,可以采取混合喷药的办法,即选用50%多菌灵每亩100克或12.5%禾果利每亩40克加10%吡虫啉20克兑水混合喷雾,能够达到“一喷多效”防病治虫的目的。如果加人磷酸二氢钾,还可以预防小麦后期干热风危害。第一次喷药后间隔7天再喷一次,防治效果更好。距离小麦收获10天时,原则上不再使用农药。此外,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防范自然灾害对小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