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晓晓)5月9日晚上至10日上午,我市迎来一场及时雨,给干旱的麦田送去了甘甜的灌浆水,但也增加了赤霉病等小麦病虫害发生的可能。记者昨日采访了相关农业专家,请他们为广大农民朋友支招。
“目前,我市小麦正处于灌浆期,是小麦生育期耗水量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小麦粒重的重要时期,这场及时雨有效缓解了当前旱情,对小麦灌浆十分有利。”市农技推广站副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席新顺说。雨后,若发现小麦叶色变淡、呈现早衰趋势的麦田,要抓紧喷洒叶面肥,每亩用50公斤至60公斤的1%至2%的尿素或0.3%至0.4%的磷酸二氢钾,以起到延缓叶片功能期、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的效果。
席新顺说,下雨会增加田间湿度,而且随着雨后温度升高,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或蔓延,主要是白粉病、蚜虫等,要注意防治。
市植保站站长许新芳对记者说:“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较多,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红蜘蛛、吸浆虫、蚜虫等,这场雨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要实施‘一喷三防’,将禾果利等杀菌剂混合加水喷雾,能防治小麦病虫害、预防干热风等。若喷后8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