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集体的探索 时代的结晶
图片新闻
迎峰度夏保障电力供应
做好今年高考工作
大中专院校法制文艺会演举行
关于开展“经典推荐”活动的通知
图片新闻
注意防控小麦后期病虫害
我市迎来一场及时雨
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市地震局局长马长生答记者问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日本大地震诱发的核危机日渐深远,如何在大地震面前有效防御、科学应对,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纪念日的临近,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如何应对地震灾害、地震局准备开展哪些宣传活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市地震局局长马长生。

  记者:我国的地震灾害情况如何?我市的地震灾害是否严重?

  马长生: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毁灭性,强烈的地震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

  我国大陆地区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20次、6级以上地震4次,7级以上地震每3年发生2次。我国国土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大陆地震却占全球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20世纪全球发生8.5级特大地震3次,我国占2次,即1920年宁夏海原8.6级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据历史记载,一次地震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的地震全球共有6次,我国就有4次。由此可见,地震灾害严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存在着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形势不容乐观,历史上就发生过1587年的修武6级地震。2009年12月20日,焦作、修武、武陟之间发生了M3.6级地震。

  记者:随着“五一二”防灾减灾日的临近,市地震局准备开展哪些宣传活动?

  马长生: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云南盈江地震及日本的特大地震都警示我们,科学避震,掌握必要的应急自救知识,能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我们非常重视“五一二”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今年除了积极配合市应急办在东方红广场开展多部门联动的宣传活动外,决定在5月9日至16日,对公众开放焦作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焦作市龙源湖公园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并组织所有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举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或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在部分示范学校组织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记者:自汶川地震以来,国内外连续发生了多次强烈地震,是否说明进入了地震高发期?我们从这些地震中得到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马长生:自汶川地震以来,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了海地7.3级地震、智利8.8级地震、青海玉树7.1级地震、云南盈江5.8级地震、日本9.5级特大地震,从强度和数量上来说,确实高于以往,说明地震活动趋于活跃。

  地震时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首先必须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2010年1月12日发生在海地的7.3级地震,造成了无数房屋倒塌、近30万人死亡。而2月27日发生在智利的8.8级地震,其释放的能量是海地地震的100多倍,损失却小得多,仅几百人死亡,究其原因就是智利的房屋抗震性能好。其次,在工程选址时,要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险地段,预防和减轻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灾体系。第四,要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第五,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减少人员伤亡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动员、组织震区民众开展大规模的自救互救工作。

  记者:地震灾害的无情是有目共睹的,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应如何应对地震灾害呢?

  马长生:首先,要作好防震准备,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饮用水、食品、衣物、药品、手电筒、火柴、蜡烛、收音机、干电池等),平时注意观察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家具物品摆放要安全,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震时躲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注意学习地震知识和避震常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第三,震时要头脑冷静,切勿惊慌失措;第四,审时度势,就近避震,身居高楼或门前无宽阔地带的居民应避于屋内的空隙之处,即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暂避于承重墙较多和空间小的厨房、厕所内;第五,要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5月12日,我们将在东方红广场、焦作市地震台、龙源湖公园举行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市民可到活动现场参观学习。

  记者: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如何?

  马长生:我市地质构造复杂,存在着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形势不容乐观。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市地震局始终以震情为中心,坚持“三大体系”建设,“测、防、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具体体现在:监测预报工作有序开展,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地震宏观观测网络;震灾预防稳步推进,加大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力度,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稳步推进,将农村建筑工匠防震抗震技术培训纳入了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应急救援措施到位,组建了豫北地震应急联队,市区建成了人民公园和龙源湖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修武县、武陟县、孟州市、沁阳市、中站区也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宣传工作成效显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的建立,为防震知识普及提供了长期的宣传教育平台,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实效。

  本报记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