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会意、形声字
小篆宽:从宀、苋声,本义作“屋宽大”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故从宀。又以苋音桓,从免足,苜声,为细角之山羊,性喜宽野,今有室足以容苋,可见其宽广,故宽从苋声。
宽者,永远能容。厚者,恒久不薄。
人生诸多时候,因为心地不宽,所以常感难有容身之地。因此,会感到痛苦、失望,甚至感到人生处处有障碍。
其实,我们假如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生,看宇宙,看周遭及大自然,我们会惊愕地发现,就因为我们的心地不宽,才有设限,因此窒碍难行;就因为我们的视野短浅,所以看不到远方,见不着上下四方,因而做错,或判断失误。所以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界,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大的视野来看这缤纷的世界,可以免去受困,跳脱局限。
人与人相处,贵在坦然。然而,我们却也发现,人生难得有知音,或者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窄小,心态越发难以容人,此刻,回首一照,才猛然惊觉到自己待人太严苛,让人不敢亲近,故阻碍了与人良好的互动。因此,不能宽以待人,朋友则将渐渐离去,严厉苛责,则处处充满荆棘;处上者若不能宽而肃,严而温,直而仁,也难以服众。故古人常道:“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心地宽厚,才能处众容众得众。
明天的道路能否更开阔笔直,就存乎于我们的心量、我们的器度。把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心境,则人间处处能宽容,佛家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创造美丽的明天,其实就在我们的心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