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7时许,孟州市法院民一庭庭长谢礼涛就出了家门,他要到该市大定办事处东街村走访群众。
在孟州市法院,利用节假日、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进村入户访民意、听民声、解民忧,这样的现象不只发生在谢礼涛身上。自今年3月份我市两级法院开展“爱民进万家大走访”活动以来,全院干部工人已经把“大走访”化作了自觉行动。这种自觉行动犹如一缕春风吹进了城市和乡村,温暖了城乡居民和当事人的心,拉近了法院与群众的距离。
一次次走访听民意
孟州市法院办公室的沈昕一想起自己到城伯镇子昌村走访的一次经历就感慨不已,他没想到自己很小的一个举动,竟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发自肺腑的称赞,自己也与当地的村干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3月25日,沈昕利用下午时间到子昌村走访时,了解到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因与子女之间的赡养纠纷,被子女拒之门外,沈昕迅速与分管子昌村的谷旦法庭取得联系,请求关注此事。谷旦法庭法官郭照鹏随即赶到村里,与沈昕、村干部共同去做双方的工作,并促使老人的子女达成了临时的赡养协议。4月7日,法庭将此事立案,并将事情调解解决。
沈昕和郭照鹏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效率深深感动了子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倪家林,他多次打电话约请沈昕小聚都被婉言谢绝。在一次法院组织的座谈会上,倪家林激动地说:“以前大家都认为法官只是坐堂办案,现在开展的大走访活动让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见识了咱们亲民的法官。这样的活动老百姓欢迎。”
法官进村入户走访,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涉法涉诉问题,用老百姓愿意听的方式相互交流,了解群众的生活,倾听群众的需求,不仅让群众近距离认识感受了法官,而且也及时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一张张卡片连民心
5月9日午饭后,孟州市西虢镇许庄村的李小虎就急急赶往相邻的西沃村,找自己的远房亲戚、村党支部书记吴小龙,说自己的孩子与一个外乡女子结婚后感情不和,女方一直不回来,问这事到底该咋办?
感到事情棘手的吴小龙拿起夹在电话本里的一张焦作市法院法官便民联系卡,按照上面的信息,随手给孟州市法院西虢法庭庭长郑立树打了个电话。听说郑立树正在法庭,吴小龙就带着李小虎去当面咨询。
郑立树一面耐心给李小虎分析解决事情的办法,一面拿出一张便民联系卡递给李小虎。看着似乎熟悉的联系卡,李小虎想了想说:“这个俺家也有,年前你们法官去俺村给俺发过。唉,我咋没想到提前给你打个电话咨询一下呢!”
“俺村800多户,90%的家庭都有这张小卡片。”吴小龙说,“村里有啥事俺都先打电话咨询,可省了不少时间,少跑了不少路。你别说,法官大走访以来,俺村有3起纠纷都及时化解了,只有1起纠纷到了法庭。原来俺村每年都有十来起官司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爱民进万家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孟州市法院的法官已经向辖区群众发放联系卡近6万张。“这一张张小卡片就是法官与群众联系的桥梁。”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的最多也是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一本本日记映民情
大走访不是搞突击,不能走形式。在孟州市法院,每名法官都牢记这样一句话。
为确保大走访活动取得实效,孟州市法院为每人发放了统一印制的走访工作专用日记本,要求每个干警将走访群众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等)、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反映的问题等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同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记者在法官王锡岭的走访笔记上注意到这样一条信息:4月25日,南庄镇南社村苟米米家,今年年初母亲去世,弟弟智障,妻子出走,两个孩子残疾,希望能帮助13岁的二儿子找一个康复训练的地方。
走访回来后,王锡岭及时与民政局、残联取得联系,并为苟米米的儿子找到了康复训练的地方。5月3日,王锡岭的笔记上记录着:到沁阳市金蕊儿童康复中心免费接受训练,联系人是沁阳市中医院的一名负责人。
大走访连了民心,使法官了解了民意,传播了法律知识,化解了矛盾纠纷,帮助解决了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更重要的是为法院、法官形象的树立,为社会的和谐增加了添加剂。来自孟州市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开展“爱民进万家大走访”活动以来,全院46名干警共走访辖区1500多户居民以及企业、学校,现场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200余个,收集整理各类意见建议60余条,现场调解矛盾纠纷120余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0余件,案件受理数量同比下降20%,民事案件的调解率和结案率分别同比上升13.7%和7.9%,今年年初以来没有新发涉诉信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