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情民意·法制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健康快乐地活着
莫让“禁烟令”沦为空文
玻璃钢上雕人生
居民变“上门等为等上门”
老年计生宣传服务队提供贴心服务
开展助残服务 支持特教事业
为上网盗窃铁板 网痴青年被行拘
阻拦民警抓逃犯 妨碍公务被判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玻璃钢上雕人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高小豹

  灰褐色的雄鹰展翅欲飞、运转太极球的老人衣袂飘飘、威武战将的盔甲上透出诱人的铜锈……看到眼前一个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你很难想象它们是用玻璃钢做成的雕塑。

  今年51岁的杨群生,用玻璃钢雕塑着自己的人生。“雕塑是立体的绘画,将一个人对生活的思考进行了真实的体现。”摆弄着眼前的劲牛雕塑,杨群生说,“用玻璃钢做雕塑,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耐腐蚀,能长时间地保存作品。”

  说起对雕塑的爱好,还得从杨群生对美术的痴迷追求说起。

  10岁那年的一个夏天,正在上课的杨群生被老师甩起的漂亮长发吸引。灵感萌动,他在书本上画起了老师的肖像。老师发现后,虽然批评了他上课不认真听讲的行为,但对他的画给予了表扬。此后,学校的黑板报成了他的训练场,有时为了办好一期板报,报纸、杂志上的图画都是他的学习资料。参加工作后,一次外出进修的机会,给了杨群生进行美术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得到了更多艺术名家的指点。

  对杨群生来说,一幅幅形象、生动而寓意深远的绘画作品就是他生活中的最大乐趣。1979年,在我市的一次美术展览中,杨群生的一幅《松鹤图》脱颖而出,获得了三等奖。同时,杨群生也从一名业余绘画爱好者成为我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杨群生一直认为,艺术的最大魅力就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愉悦,如何让画里的绿树、小桥、人物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呢?1995年,当焦作影视城开始接待游客时,杨群生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浮雕、圆雕。看到这些从未听说过的雕塑作品,当时除了好奇、震撼外,杨群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神奇的念头:“这不就是从画里走出来的立体景物吗?”

  可是,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短暂的喜悦之后,带给杨群生的是更多的困惑。

  此后的日子里,杨群生开始自学雕塑技术,结识了更多雕塑方面的朋友和老师。连杨群生自己也说不清楚,多少次加班加点做出的玻璃钢雕塑作品被老师一句话否定掉,随后便是重新返工制作。

  就这样,凭着自己的努力,杨群生不仅掌握了雕塑技术,还为更多的雕塑爱好者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雕塑是美术的最高境界,是其在精神层面上的艺术追求的立体展现,需要思想的碰撞、灵感的相互激发。”杨群生说。

  其实,在杨群生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如何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既能发挥功能性的作用,又具有艺术的美感。事实上,杨群生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民间雕塑家,从2005年至今,杨群生曾多次参与制作我市道路景观、社区广场的公益性雕塑。与此同时,他还通过雕塑艺术,将一些公园内无法清理的建筑垃圾变成一座座造型奇特的假山。

  杨群生说:“我想举办一个雕塑展览会,让更多的人认识雕塑的价值,从而让雕塑扮靓我们的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