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5月14日,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原本安静的校园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一场针对该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正在学校礼堂举行。除了本地的医院、药店及其保健美容行业参加招聘会外,不少外地用人单位也远道而来,到该校求贤寻能。据不完全统计,参与该校招聘会的用人单位有近100家,如此大规模的招聘会在该校还是头一次。不过,记者注意到,在一些招聘美容、中医、针灸推拿、中西药等专业人才的摊位前,竟出现门可罗雀的场景。怎么回事?原来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还没有毕业时,就已经被一些用人单位提前“抢光”了。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一所职业学校的学生为何成了“香饽饽”?在采访中,该校主管此项工作的副校长王学利打一个比喻消除了记者的疑问。他说,招生进来的学生好比原材料,送出去的毕业生好比终端产品。只要产品适销对路,就不愁找不到买方用户。
“这两年,我们靠着这样的市场运作规则,狠抓内涵建设,把工夫用在着力培养适销对路、品质优良的‘产品’这个环节上。”王学利说,“正因为这样,今年我校美容、中医、口腔等六七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去年的情况来判断,就业率也将在90%左右。”
近10年来,由于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中专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冷落。传统文凭的价值取向,严重挤压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去年,焦作卫生学校与市中医药学校合并组建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后,该校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分析中职教育办学形势后,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中职学校能否继续生存,最关键的问题是能否保障毕业生就业。
随后,该校领导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升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新途径。该校经过多次调查分析发现,职业教育学校之所以存在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与市场需求脱离,其根本点是没有面向市场需求,没有把就业作为导向。为了适应市场,该校的办学方针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培训什么样的人。”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该校领导带领学校有关人员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另外,该校还根据社会用人市场的需求,与相关行业建立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与焦作蓝十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首次开展了“学习——实习——就业”一条龙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中国百莲凯集团达成了在该校设立百莲凯北方(焦作)培训中心的合作意向,并与近2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该校还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工作内容引入课堂,根据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然而,仅仅认识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还远远不够,要想达到毕业生高就业率这一目标,还必须培训一大批素质高、质量优的专业人才。为此,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办了现代医学远程教育,开办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护理学等专业的专科、本科、专升本现代远程教育;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开办了“3+2”分段制专科教育;与河南中医学院联合开展成人专科教育。同时,该校还坚持“以赛促训、以训促学”的教学思路和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在全省组织的各类考试和技能操作比赛中名列前茅。另外,该校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多种技能操作培训班,使学生一专多能,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