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有以下体会:
首先要有一定的阅读习惯。一是爱读书,读好书;二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三是既能精读,又能略读。第二条最重要。它既是习惯,也是方法。这一条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边读边想”。有的学生没有边读边想的习惯,但只要在在阅读中加以指点,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会逐步养成的。
其次阅读还应该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目的性,带着问题读。从阅读能力这个角度讲,这是最根本的一条。因为我们的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培养阅读能力的读。要以问促读,就是要带着围绕训练阅读能力设计的问题去读、去思。 二是教给读书方法。教师要把一篇课文作为例子指导学生在自读的实践中去感悟,去掌握。三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朗读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事实正是如此,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就是证明他脑海里已经再现出文章所表达的客观事物,已体会出文中的思想感情了。
总的来说,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轻视阅读的教学,我们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课堂的书本阅读,更要拓展到课外的阅读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好的修练——提高语文的修养,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相信阅读会润物细无声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他们手中的笔已不知什么时候发芽,开出了芳香的花朵。(王向民)
(作者系市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