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影寺的女儿姬丽杰
马叶儿
给女儿成年礼的信
白月光
宣阳驿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永刚 / 似水流年
白月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儿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青莲居士清浅之语,道出了多数人童年对月亮的感受。而在我的童年,月也是个不可或缺的玩伴。

  那时村里好像还没通电,或者是通电了但经常停电,晚上通常靠点煤油灯照明。点煤油灯大人也嫌浪费,晚上,吃了饭,大人们早早地就到门口或河边的大树下乘凉去了。此时,宽阔的大街或者狭窄的里弄,就成了我们的天堂。

  而这天堂之上,印象之中总是挂着一轮或一弯月亮。

  捉迷藏、斗方、丢沙包、指星星过烟……所有能玩的游戏,我们都会尝试着玩一玩。这方赢了,那方输了,都不要紧,关键是,在这些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出不羁的叫声、放纵的笑声。大人们在近处要是受不了了、嫌吵闹的厉害了,就会过来呵斥几句。可不久,我们又沸反盈天闹做一团。也不见大人们再次过来,估计是在无奈中默笑摇头呢。

  如果是满月的天气,那会是另一番景象吧。月光如银,好像攒足了劲儿把白天吸纳的光芒全部放出来一样。天上只有几朵云,白得像棉花,在宝蓝色的天幕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可爱了。月下的树、房屋、街道,清晰得像白昼一样。这样的天气,最适合玩扮家家的游戏了。有人扮爸爸,有人扮妈妈,也有人愿意扮爷爷或孩子。爸爸挑水,妈妈做饭,爷爷呢,就抽烟袋吧。慢慢地,需要的角色越来越多了。孩子上学了,有了在黑板前讲课的老师;生病了,有带着听诊器的医生。还需要走街串巷的小贩、脖子上挂着软皮尺的裁缝……叫卖声、读书声、吵闹声,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像银子一样流淌着,直到月上中天,人去街空,好像还有笑声在回荡。

  童年的天性,似乎与这月光有着太多近似的成分,所以才这样水乳交融、芳香四溢。

  青年时长走夜路,有时没什么事,也要随意找一个借口,骑自行车去乡间柏油路走上一段。

  乡间的路很安静。走在上面,可以不时听到经过的大鸟翅膀拨动空气的声音,伴随着自行车沙沙的车轮声,显得格外静谧。路两旁是刚栽种没几年的杨树,树身还不够粗壮,不过树叶倒是比较宽大的。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均匀自然地平铺在路面上;或者说,是月光把树叶的影子投射下来,光与影相偎相依,相衬相映,显得格外美丽。不知怎的,那一刻,我忽然被这种让人感到窒息的、绝望的美轻易地打动了。它随意又似精心裁剪,精致又大方舒展,像屋檐下洒落的一阵细碎的鸟鸣,又像夏日里拂过额头的一片清风,足以让人的心荡漾在温柔的春水之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说的大概也是类似于雅致优美的感觉吧。

  如今年届不惑,月光依然伴我行走。行走在晚自习的路上,行走在散步的金柳之下,也行走在清新淡雅的古典诗文中。“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是东坡居士泛舟赤壁时所见之景。正是那一轮明月照彻天地,也照进了东坡的灵魂之中,为他驱除黑暗、扫除烦恼,帮他化解困厄、走出困境,成就了一代旷达豪迈的文豪。“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这是子野描绘的月光下杨花飘飞的景象。“云破越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张先特别擅长描写影子。大约是参透了黑与白、光与影、实与虚的奥秘,他才有了“张三影”的雅名。更有王安国的“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好像把人的整个肺腑全部照亮。这是他在庐山住宿时所见之景。明月高悬,朗照千山,乾坤如昼,兼以泉流叮咚,宁静而超脱,让人顿生遗世独立之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是情语。”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只有旷达的和谐的闲适的心境,诗人眼中才会有这空明的通透的超凡脱俗的景物。古人所讲的“天人合一”“为天地立心”,也可以指这种自然与人在灵魂深处和谐、完美、交相辉映的境界吧。

  作家池莉曾有文章《晒月亮》,讲的是在常熟的兴福寺对月光的独特感受,一个“晒”字,颇得赏月品月其中三昧。白天,我们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夜晚,我们可以在月光下休息、喝茶、思考、感受,我们是否可据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太阳是物质的、精神的;月亮是情感的,灵魂的。没有前者,我们难以生存;缺少后者,我们难以很好地有质量有品位地生活。

  月光是银白的,有银子的纯白和纯净,它可以让我们思乡、怀人,也可以让我们优雅、美好,还可以让我们装饰情感、洗沐心灵。

  不是吗,曾有人将文采恣肆、蔑视权贵、坚守心灵家园的庄周,比做一轮心灵的月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