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9岁时因父母下海经商,被狠心地“扔”进全托京剧戏校。戏校很苦,为了出一个“苗子”,基本采用“打为主,吼为辅”的训练方式。尤其秦海璐学的刀马旦,承受的苦与痛难以忍受。
周末,别的孩子回家偎在父母怀里撒娇。秦海璐却像只被遗弃的小鸟“无枝可依”。她心里胀满了委屈,用泪水发泄。可是哭完了,没人心疼,一切还得照旧。于是,开始拧巴、较劲儿,玩命练功,老师让停也不停。就这样,将近7年的戏校生活,练就了她极强的心理承受力,且深谙:在这个世上,任何人都依靠不了,所有的苦、累和痛,只能自己化解。
17岁时,秦海璐戏校毕业,进入中央戏剧学院 。身处俊男美女之中,长相平平的她既不自卑,也没压力。“七年的苦都熬过来了,这算得了什么呢?”班里的同学,有的想家想得泪汪汪,有的因拍广告、演戏,找不着感觉而哭。她没心没肺,悠哉淡定。
后来,学校让她参加电影《榴莲飘飘》的拍摄,她不干。“不想拍电影,只想当白领。”班主任“激将”说:“你如果不试试,拿了中戏文凭就去当白领。人家会说,秦海璐不行。”她一想,可不是,姐不成名可以,但不能让别人说干这行不行。不料,她这一“触电”,捧回了最佳新人、最佳女主角两个大奖。
都以为她会“乘风而上”,她却匿迹三年,圆她的白领梦去了。舆论哗然,有说她自觉长相对不住观众,改行了,有说她受不住刻薄的言论,隐退了……各种“浮云”,她全然不顾,我行我素,心里窃笑:姐用实力证明过了,姐行!姐很行!
然而,兜兜转转几年,她还是被“旋”进演艺圈,且凭着丰厚的底蕴和扎实的功底,声名鹊起,成为观众喜爱和褒赞的实力派演员。多年来,她坚守原则:“演员是个‘感知’很强的职业。来不及感知生活,陀螺似的从一个剧组到另一个剧组,我不干!” 这就是她的风格、底蕴。 吕 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