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品牌化之二:国际化程度高
记者行走在该市产业集聚区内,处处可见飘扬在许多企业门前的多国国旗;行走在这些企业中,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不时会和你友好地打声招呼。据悉,每年工作在这里的1000多名外国高管、高级技工已经成为该市产业集聚区的一大亮色。而这也仅仅是该市产业集聚区的表象,“两头在外”(原料、产品)才是该市产业集聚区的深刻内涵。
据省商务厅统计数字显示,该市自2006年以来连续五年摘得全省各县市外贸进出口工作桂冠。今年第一季度,该市进出口总值、出口、进口的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的54.8个百分点、55个百分点、55.1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00%,居全省对外开放县市区第一位,高于信阳等10个地级市的进出口总值。而出口创汇的90%来自于该市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
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年说:“作为一个‘地域小、无资源’的县级市,只有强力实施对外开放,才能走出一条非资源型县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据悉,该市产业集聚区在走向国际化的征程中,充分发挥开放度高、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按照“攀高、联大、谋外、求新”的思路,成立汽车零配件、生物化工、皮草、新材料4个产业招商小组,锁定江浙发达地区,定向引进汽车发动机及相关配套项目、高科技生物医药项目、高档皮革制品项目、超硬碳化钨系列项目。与此同时,以浙江西泠电器落户孟州为契机,发展电子电器产业园;以新日新能源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新能源基地;以4万吨中空纤维项目为契机,发展化工化纤产业;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难得良机,力争国家把再制造产业放在孟州,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这里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羊剪绒加工集散地,世界最大的磨削级金刚石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汽缸套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4个世界第一也成就了该市产业集聚区最大的品牌。
如今,该市拥有自营进出口企业290余家,而这些企业中的90%以上在该市产业集聚区内。目前,区内企业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产品、资金的合作关系。该市则多次被评为“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
品牌化之三:产城融合快
如果你沿着宽阔的洛常公路从该市中心城区一路西行,经过2.5公里的行驶,到达一个叫一干渠的地方,再向西行,但见沿路两旁高大的现代化、标准化厂房林立,这就是东西长约12.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该市产业集聚区。从2006年开始,短短4年,该市先后投资3亿多元实现了这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五通”。在这里,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大震撼力,还有产城一体、快速融合的巨大感染力。
记者在该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会议室看到该区一个巨大的规划图。但见20多平方公里的该市产业集聚区犹如一个特大型的航空母舰,从东到西一字排开汽车零配件、生物化工、皮草、新材料、嘉陵、食品加工六大专业产业园。已入驻的255家企业(其中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2家、上市公司2家、规模以上企业60家)犹如一个个镶嵌在园区的明珠熠熠生辉。
面对这样一个工业化高度集聚的工业城,如果此时你从该城再回首,审视整个孟州市,定然豁然开朗:由该市的中心城区(现在的该市城区)延伸出来的6条道路(六横)像6条巨大的臂膀紧紧与工业城9条道路(九纵)连接起来。其中,6条道路中的双向10车道的黄河大道成为东西中轴线。
“双城” (中心城区、工业城)在6条道路的连接下正在快速融合。其中,双城中间正在隆起的保障性住宅带,形成了新的组团城区。据悉,组团新区除安置该市产业集聚区内2万名农民外,还将成为工业城的生活区、后勤保障区等,成为该市的一个新型城区。届时,中心城区、组团城区、产业集聚区联结成片,一个总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人的新孟州城正在以高度融合屹立中原。工业航母与中心城区、组团城区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定然永载史册。
目前,产城一体的进程可谓日新月异。截至4月底,产业集聚区新上、续建项目181个,计划总投资196.6亿元,已完成投资24.3亿元,同比增长28.5%,占该市的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