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山阳麦浪滚 怀川粮仓丰
心系百姓惠民生
修武小麦高产创两项全国纪录
降雨来临气温回落 夏玉米应及早播种
图片新闻
沁阳上半年财政预算目标
提前完成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验收组实地察看我市双拥创建工作
中原经济区投资说明会暨
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港举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6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系百姓惠民生
——山阳区建区20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作者:本报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杜笠 本报通讯员 樊树林 杜永兵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建区20年来,山阳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令人注目。

  然而,面对成绩,该区区委书记牛炎平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区域的整体实力并不简单体现在GDP和财政收入上,因为经济发展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诚如斯言,对一个中心城区来说,最大的和谐是民生和谐,最重要的人文关怀是民生关怀。只有把民生放在首位,城市才会有强大而厚实的根基。

  胸怀生民者,目光多及民生。近年来,山阳区在每年确定全年工作重心时,都会把壮大经济实力和解决民生问题当做两条主线,统筹谋划,实现经济建设与破解民生难题的互相促进,比翼齐飞。

  心怀百姓者,眼里百姓最大。近年来,山阳区在经济快速发展、GDP数字一路上扬的同时,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时刻关心群众的利益,坚持“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推动人民生活质量逐年提升。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50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78倍和1.8倍,年均增长12.2%和12.7%,百姓的收入呈现出一条漂亮的上扬线。

  让民生工程更多地惠及百姓

  如今的山阳区财政“蛋糕”不断做大,民生投入也因此有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绿化后的广场俨然就是个家门口的小公园。”每天吃过晚饭,家住艺新街道五号院社区的郑女士就和老伴儿悠闲地去松鹤园散步。近年来,该区积极推进“生态山阳、绿色山阳”建设,完成城乡绿化任务9600亩,移步就是景,满眼都是绿,勾画出一幅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妙景。

  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该区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道路畅通、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2010年,该区投资60万元,完成李贵作和中马村村道建设1.5公里,整修农村公路路肩1500平方米;在完成和平街群英河桥建设和东方红广场西巷改造工程的基础上,投资28万元,对东苑路、华宝路6条区管道路路面进行了修补;投资4.5万元对东苑路、周庄路等区管道路亮化设施进行了维护,维修路灯150盏,使区管道路亮灯率达到98%;制订了《2010年城乡绿化实施方案》,做好绿化前期场地回填平整、放线钉桩等基础工作,先后更换病死及不合格苗木583棵。

  安居才能乐业。山阳区始终将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围绕市定目标,该区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以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为契机,自我加压,提高区定目标任务,新增棚户区改造任务14 个,目前贝格工矿棚户区、广场东路棚户区拆迁方案已确定。同时,该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新开工4777套,切实缓解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民生工程永远没有竣工期。山阳区委、区政府庄严承诺:关注民生、倾情民生,把民生工程培育成山阳区的品牌。

  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打造幸福山阳,需要投资力度大、覆盖面广的重点民生项目,同时需要城区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整治这样的贴心工程。

  毕竟,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关乎他们日常生活的大事。

  采访中,很多市民对身边的变化有着切身感受。他们说:“这些年是我们得实惠最多、生活最幸福的几年。”

  听到这话,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秋红的解释是:“承诺的事一定要为百姓办好、办实!”在不同场合,她一再强调:“民生大如天,只有我们去尽力帮助困难群体,全区才能和谐稳定。”

  此言非虚。几年间,一场场民生盛宴在该区呈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上学“不花钱”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老百姓看病可以报销了;低收入困难群众住上新房,农村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安享晚年,贫困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采访中,记者还有一个真切感受:在该区,实事的办理犹如军令状,办理全程总是政令畅通,办理部门总是齐心协力。因为大家都知道:群众利益无小事!

  为推行优质、均衡教育,该区新建了人民中路学校、改扩建了十七中学……目前,该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毕业率、普及率均达到100%。

  为落实农村五保财政供养机制,该区全面建立以财政资金保障为基础、以乡镇敬老院规范化管理为标准的五保供养工作新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的难题。

  为建立以廉租房、南水北调安置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该区每年都在调整政策降低门槛,扩大百姓受益面,全区已有1350个安置户享受到住房保障体系带来的优惠。

  近年来,山阳区始终以“为民实事”的落实为抓手,实现对民生的实时聚焦,以连续每年办理10件实事的速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生无小事”的深刻内涵。

  城乡统筹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表现为几组经济数字,而应该让区域内的百姓尽可能多地从发展中得到实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成为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在加快安置房建设的同时,该区在被征地农民和进区企业之间打开一扇双赢的大门,想方设法让被征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从白手起家到小店红火,有山阳区一步步的支持,俺的生活有了奔头……”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集聚区土地征迁户、37岁的上马村村民毋二伟心存感激。

  “以前像我这样的条件,能找到这样的工作,连想都不敢想。”面对采访,太行街道宏兴社区保洁员谢爱玲感慨万千。她说,几年前,她和丈夫都下了岗,日常生活仅靠夫妻俩打零工维持,而该区劳动就业保障部门了解情况后,将他们作为零就业家庭纳入援助范围,并很快把他们安排到社区公益岗位上。

  在山阳区,为了给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该区积极发挥传统优势,在商贸、商务、物流等新兴产业上大做文章,以山阳国际商城、摩登市、丹尼斯等商贸旗舰组成的焦南新商圈带动个体私营经济繁星满天。截至目前,该区民营企业总数达到5500家,来自民营经济的税收已占全区税收总额的75%以上;该区在各类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已有2万多人,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

  对此,牛炎平说:“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山阳区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每年为群众办理至少10件大事、实事,积极改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条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

  仅5年时间,该区就建成了15分钟就医服务圈,许多农村卫生室如今已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160余人组成的“健康贴心人”队伍组建,可为百姓提供全方位服务;再就业体系更健全,累计帮扶18461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在该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也得到极大改善。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该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74235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38268人,参合率达到85%。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