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力促城建转型提升
“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能赢得中国?
对党说句心里话
共产党为什么能凝聚中华民族
以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成效为党旗增辉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力促城建转型提升
□陈战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90年的伟大历程昭示我们,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凝聚万众一心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从事城乡建设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到,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围绕民生抓城建,抓好城建为人民,切实解决城市建设中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才能推动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城乡建设成就辉煌,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市委、市政府加大调整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山水旅游开发,初步使我市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把城建重点工程列为民生工程,在河道治理、道路维修、路灯改造、供水、燃气、集中供热、旧城综合开发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城市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群众的宜居舒适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乡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突出表现在:一是市政基础设施总量大幅度增长。中心城区道路长度为382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为4.2公里/平方公里,路灯18406盏,建成区人均道路铺装面积为13.6平方米,市民出行日益方便。二是城市供水能力持续增长。供水能力已达55.1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为773.9公里,建成区用水普及率为99.5%,水质合格率达98.5%。三是城市燃气普及率显著提高。中心城区供气总量达1.03亿立方米,用气人口为68.5万人,建成区用气普及率达90.9%。四是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不断增加。供热面积为637万平方米,管网总长度为59.7公里。五是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区排水管道长度为632公里,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为7.03公里/平方公里,2010年污水排放量为6398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81.48%。六是河道治理成效显著。投资8600多万元,对纵贯城区的瓮涧河、群英河、普济河和黑河进行了美化治理。七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9.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9平方米。八是县乡村建设事业全面提速。各县市先后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部分县市城区用上了清洁的天然气;全市小城镇市政道路硬化率超过90%,小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33.6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0%,农村人均住宅面积达33.1平方米,村容镇貌明显改观。

  二、抢抓当前有利机遇,明确建设发展要求

  城乡建设的实质是为经济社会构建发展载体,为城乡居民创造生活空间。“十二五”时期,建设事业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政策机遇。加快城镇化发展被国家、省、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指导意见;二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必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三是城市转型发展机遇。我市已经完成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编制,顺利通过了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期工作评估,各项建设将持续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四是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有大的投资,特别是对村镇建设也给予很多政策支持;国家投资继续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交通等民生项目倾斜,对城乡建设投资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五是大型项目建设带来的机遇。焦郑城际铁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产业集聚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必然拉动建筑业、房地产业、新型建材业以及市政公用行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近期,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中提出了“在转型中提升”的工作要求。住建系统作为建设焦作的主力军,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正把转型升级体现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上,体现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上,体现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上,只争朝夕,奋发有为,敢于担当,自觉投身到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中。

  三、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力促城建转型提升

  中国共产党90年风雨历程告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使人民获得自由,改革的目的是使社会获得进步,发展的目的是更好地改善民生,更快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转型提升”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的大思路、大战略,城乡建设也必须实现转型提升,才能切实改善民生,真正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今后几年的城乡建设工作就是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围绕打造中原经济区主要增长点,用民生理念谋划城乡建设,致力打造文明和谐城市;用文化理念谋划城乡建设,致力打造人文旅游名城;用生态理念谋划城乡建设,致力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一是科学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坚持从焦作市情实际出发,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扩大中心城市发展规模,以新区建设为重点,突出中心城市发展地位,加快沁阳市副中心以及孟州、武陟、温县卫星城建设,稳妥发展小城镇、中心村,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加快焦作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焦修博一体化进程,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加速与省会郑州的全方位对接。加快焦作新区发展,按照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生态良好五位一体的要求,逐步将新区打造成焦作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大力发展中心城市,推动中心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产业做强,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将焦作建成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中心城市。三是加快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按照完善路网结构、建设新区的思路,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面推进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环城快速通道系统和城市主、次干道系统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丁字路、错口路,形成城市良性交通循环体系。加快实施郑焦城际铁路工程、迎宾路向南延伸工程,加快我市与省会郑州的连接步伐。通过实施迎宾路、丰收路、待王路、建设路、新园路、世纪路等道路延伸工程,积极推进焦作中心城区与修武、博爱、武陟在空间上的对接与融合。通过实施果园路、东苑路、工字路、和平街、新华街等道路工程,形成完善的城区路网体系。四是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府城、苏蔺水厂,实施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加快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步伐,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城区段排水系统配套改造工程、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加快城市燃气工程建设,实施天然气利用工程二期项目,完成老城区燃气管网改造项目。加快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提升城市供热能力,增加供热覆盖区域。五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县市城乡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吸引本地农村人口向县市城区转移。积极稳妥发展小城镇,重点选择沿主要干线公路分布的乡镇,特别是具有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的乡镇,逐步做大城镇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产业集群、人口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有序进行撤村并点,建设一批中心村。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实现城镇园林化、村庄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六是拓宽城建资金融资渠道。继续争取国家投资,积极做好有关项目前期工作,并落实配套资金。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综合利用信贷、债券、信托、股权融资等多种金融工具,鼓励省内外资金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要。

  (作者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