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振毅 本报通讯员 李 丹
薛晓娟从郑州大学毕业后,在焦作四中当了13年历史教师,连续8年任班主任,连续4年送高三毕业班。她爱岗敬业,教学风格独特;她善于学习,专业知识丰富;她关爱学生,为学生的未来树立自信。
薛晓娟凭着一股钻劲和韧劲,在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联系学生实际,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年全市统一安排的高三文综第一次质量测试中,她所带班级的历史平均成绩在焦作市排名第三。为了提高业务素质,薛晓娟严格要求自己,参与编写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导学案》一书,先后发表论文《高中历史选择题试题类型和做题规律初探》、《历史人文知识试题集锦》等,并在2009年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年度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作为一名班主任,薛晓娟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培优扶弱是她当班主任工作的重点。2005届学生王伟,学习成绩好,但孤傲不合群。在薛晓娟的鼓励下,他唱了一首《一生何求》的歌,震惊了全班。从此,“王天王”的绰号叫响了。这件事增强了他的信心和勇气,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学生林超不爱学习,却爱打架。在薛晓娟的耐心教育下,他发奋读书,最终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此,她感慨地说:“做班主任工作不能只低头看路,还要抬头看天,看得远一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三年来,她教的艺术特长班高考成绩显著,本科上线率高达50%。她所著《细节显精神——浅谈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细节》一文,在2010年焦作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上交流,并获得二等奖。
薛晓娟认为,高中教育应像一个温室,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土壤,让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像种子一样潜滋暗长,自由地发展自己,构建一个和谐、开放、包容的班级。她自信地说:“我们的努力可以为学生寻找新的未来。我相信,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