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冬) 员工健康管理制度、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添加剂管理和使用制度……日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全市所有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电子信息档案系统,实现从许可申请、审核到日常监管、行政执法、监督抽查等监管过程的全覆盖,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根据我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市质监局按照“产品分类、企业分等、监管分级”的思路,将产品确定为超高、高、中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对企业14个部分76个项目进行量化考核,并综合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核查结果,将企业监管等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重点监管对象上。
为保证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市质监局加强了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获得相应生产许可、是否按标准组织生产、各项制度实施情况、记录是否规范、产品标志是否符合要求、产品包装上有无“添加剂”字样等内容,要求相关企业在非食品添加剂的化工类产品标签上加印“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等警示标志,切实防止混用和滥用现象发生。
为了给食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市质监局还配备了一批性能先进的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光谱仪等精密设备,实现了对28类食品进行常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指标、重金属指标的检测,具备了对纯净水、小麦粉、乳制品等210种食品的检验能力。
截至目前,市质监局已检查企业500余家次,与食品企业签订了责任书,建立了添加剂使用档案,同时开展了夏季饮料、豆制品、面粉和塑化剂等专项检查,利用市财政拨付资金安排抽查260批次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