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水利局干部工人怎么也忘不了这样一幕:5月27日,月山镇东凡厂村350多米的深井终于出水,在场的村民一拥而上,争抢着尝一口甘甜的井水。村民刘德利感慨地说:“俺成年吃水窖里积存的雨水,说实在的,难吃!以前山里人往外走,就因为缺水。现在有水了,俺咋能不高兴呢!”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问题是老百姓所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最关心的生活问题。近年来,该县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当做让群众既得实惠又称心满意的“民心工程”、“感情工程”来抓,从2005年至2010年,先后争取并实施了11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012.2万元, 共修建饮水安全工程54处,完成打配深水井50眼,敷设各种管道167万米,建设管理房45座,解决了涉及9个乡镇93个行政村的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受益群众达19.27万人。
让更多的人受益
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统筹解决缺水村组和学校等公益单位的安全饮水问题,优先安排对群众生活影响大、见效快的农村供水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科学合理的布局,确保了更多的人受益。
该县水利局先后组织10余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入村到户现场勘察活动,涉及8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的2000多家农户,收集村两委会及农户意见500多条,逐步形成了“因村制宜、相对集中,村组配合、群众自愿,多方投资、整村推进”的指导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编制申报工作的基本原则,较好地实现了群众意愿与项目投资政策的衔接。为了争取项目工作主动权,该县水利局主要领导坚持每月拿出二分之一的时间跑项目,局领导班子每半月研究一次项目工作,分管领导和业务股室负责人每周至少向省、市对口部门咨询一次项目信息,使项目工作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据统计,近年来,该县通过抢抓政策机遇、加大申报力度,共争取市级以上资金4074.3万元,解决了指标人口10.8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让工程质量过硬
为了确保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好,该县水利局从抓公开、抓规范入手,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审计报告和工程竣工验收五项工作机制,保证了工程安全和资金安全。
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制。该县要求所有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标,投标方案须经县政府常务会议批准,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质量标准、企业资质、评标办法等内容均在政府采购网、招商网、《焦作日报》等重要媒体公开,并将举报电话随招标公告一并公开,杜绝了暗箱操作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建立“三位一体”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该县财政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机构驻场监督;该县水利局推行工程质量责任制,抽派专业技术骨干进行质量检查,并对管道对接、试水试压等重要环节跟踪监督、现场把关。同时,该县邀请2~3名村民代表作为质量监督员巡回检查,并授予其工程质量拒签否决权,真正形成了监理公司、业主单位、村民代表“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管体系,在责任落实、监督机制层面保证了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
严格验收,确保工程正常投运。该县在项目工程验收时特别邀请受益村的群众代表参加,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允许投入使用,并责令项目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确保投入使用的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让工程长期管用
针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现象,该县经过积极探索,于去年3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意见》和《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问题,并设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专户,县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列支30万元作为维修基金。维修基金的建立,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长效运行打下了基础,为农村群众长期用上安全水提供了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群众告别了肩挑手提的取水历史,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一些农民还购置了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用上了水冲式厕所,生活方式加速改变。
潺潺水声,流淌着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甜甜井水,荡漾着农民幸福的笑声,水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描绘着博爱人民美好的生活画卷。
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