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2011年6月2日,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原内配)顺利通过了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二方审核,正式签署了产品PSW(零件提交保证书),成为FPT的供应商,标志着中原内配在国际化进程中又取得重大突破。
十年来,“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成就了中原内配行业领导者地位,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动机汽缸套OEM供应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信息化500强。作为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缸套工作组组长单位,中原内配负责汽缸套行业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拥有博士后工作站;河阳牌商标成为行业唯一“中国驰名商标”;成为行业内唯一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是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康明斯、国际卡车、德国奔驰、瑞典沃尔沃、意大利菲亚特、法国标致-雪铁龙全球采购体系的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企业,为全球50%以上知名汽车及发动机公司配套。其主导产品河阳牌汽缸套占据国内市场40%的市场份额,国际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经济技术指标连续23年居行业第一位,连续21年蝉联亚洲市场产销量第一。
2010年7月,中原内配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标志着中原内配的发展得到中国证监会和广大投资者的认可。
“中原内配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公司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中原内配的国际战略合作伙伴涵盖美国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德国奔驰,意大利菲亚特等,均是全球汽车集团公司的标杆企业,他们是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更是世界卓越绩效管理的成功典范。与他们合作,使我们较早地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中国内燃机零部件进军国际市场打造了‘中原内配模式’,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企业内控管理和品牌影响力的双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的双新高,积淀了企业飞跃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问及缘何能够顺利摘获焦作市首届市长质量奖时,中原内配董事长薛德龙作出了以上阐释。
回望中原内配十年来坚持不懈追求卓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其发展模式、发展经验无不给社会以深深的启示。
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
中原内配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是在1985年,但是到2000年,出口创汇还没有突破60万美元。2001年,全球经济一体化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向前推进,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公司纷纷将自产零部件转向全球采购,并不断推进兼并重组,同行竞争日益激烈。在企业发展重大转折点上,董事长薛德龙凭其30年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将企业发展方向定位在国际化上,通过与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实现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
“夷以近,游者众;险以远,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喜欢挑战的中原内配人不仅成功实现了国际化突围,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纵横捭阖,令业界同行倍感震惊。
2003年,中原内配顺利成为美国福特公司的供应商,进入广阔的乘用车市场。2004年,中原内配攻克康明斯市场,成功取代原来的英国供应商,成为最早进入美国康明斯全球采购系统的企业,占据美国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全球采购量的95%。2006年,中原内配与世界500强企业英国GKN工业集团公司合资组建了河南中原吉凯恩汽缸套有限公司,快速实现了拓展欧美市场的战略布局。2008年,中原内配打入美国国际卡车公司,挤出竞争对手——美国辉门,成为国内唯一进入国际卡车全球采购系统的发动机零部件企业,目前占据国际卡车汽缸套供应量100%的份额。2010年,中原内配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签订供货协议。同年4月,在美国福特2.5L高端发动机汽缸套竞标中,成功战胜德国马勒,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2011年,中原内配为德国奔驰、瑞典沃尔沃等世界知名汽车及发动机配套新产品已全面进入批量供货。中原内配在国际市场上以优越的产品性能、良好的声誉连年获得美国康明斯、国际卡车、美国通用、福特等公司的“优秀供应商”和“质量优胜奖”称号。
国际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中原内配坚持以国际化的内控管理为依托,赢得了全球顶级内燃机制造企业的信赖。先后与国际知名公司同步实施的ISO9002、美国QS9000、德国VDA6.1、ISO/TS16949、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ERP、CRM等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使中原内配保持产品品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中原内配每年接受的国际、国内战略合作伙伴专项现场审核超过110次,使企业的品质控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原内配建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集技术、质量、制造、商务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小组,实行一对一对接服务,设立区域经理负责制,对顾客进行现场服务,及时解决和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近三年的顾客满意度均保持在96%以上,顾客忠诚度平均每年以1.7%的增速提升。
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中,中原内配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相关方利益”为核心,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技术研发系统、综合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5S)与信息化相融合”为支撑,独具中原内配特色的5S&I管理系统,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意大利FEV、奥地利AVL等世界知名实验室以及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持续推进企业管理和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构筑了中原内配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
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中原内配快速发展的内力之一是其对汽缸套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储备,始终处于国内行业的领航者,国际技术的先行者。
中原内配汽缸套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行业内唯一实现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德国奔驰等公司同步研发、同步设计的企业;国内唯一具备批量生产欧Ⅴ以上排放标准汽缸套,并与国际主流发动机主机配套的企业,欧Ⅴ以上高端市场国内占有率达到10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55%。
2008年以来,中原内配先后投资7.6亿元,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扩大生产规模,以不断满足OEM顾客专线生产和最大限度满足AM追求品牌的需要。全面推进制造信息化,采用PDM系统、ERP系统和EDI系统等,实现与顾客的系统对接,有效缩短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周期。
目前,中原内配制修订的行业标准占行业的65%,专利技术占据行业的70%,每年研发数百项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始终处于行业技术领先地位。2008年以来,在高性能低碳发动机的竞争中,先后战胜国际市场两大竞争对手美国辉门、德国马勒,赢得美国通用、福特、康明斯、法国PSA等欧V新机型订单,并成为其摩擦副领域的首席技术伙伴。
搭建员工价值体现的理想舞台
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企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制胜市场、从优秀走向卓越最根本的优势,所以,员工能力的持续培养、提升以及智慧的充分激发始终是中原内配管理的重中之重。
中原内配建立了全员终身学习与成长体系,实施了技术职称津贴制度,鼓励员工不断提高学习水平。通过员工深造报销学费、免费进修MBA、定期出国培训以及与战略合作伙伴实验室、清华大学、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等建立合作关系等,搭建了学习与发展的平台。近年来,该公司共投入培训资金1140余万元。
中原内配建立了以绩效提升为核心的全员薪酬提升体系,中原内配的员工收入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每年整体增长幅度在15%以上,实施了“四层五星”的全员职业发展体系,七条职业发展通道,确保每一位员工“各适其所、各尽其能、各建其功、各得其利”。只要员工尽情施展才能,收入将得到梯状增长,最高可达中层以上干部的待遇。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有230余名不同岗位人员收入达到中层干部以上水平。
中原内配每年组织全员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名胜景区旅游;2010年3月份,又投入600余万元实行全员免费工作餐;投入1000万元建设员工公寓;投入2000余万元在工房内安装中央空调等,为全体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追求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
“致富思源、德行并重;扶危济困、共同富裕”。快速发展的中原内配牢记“企业公民”责任,积极投身光彩事业,主动肩负社会各项公益、慈善、赈灾、兴教助学、增加就业、扶贫济困等社会责任,先后支持当地包装材料厂、模具厂、铸造厂、氧气厂、物流公司等40余家村镇企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获得河南省“千企帮千村”、“村企共建扶贫工程”优秀企业奖。
中原内配设立了“爱心基金”,对全体员工子女教育、家庭生活、突发事件等实际困难及时予以帮助;每年举行“爱心一日捐”活动,在公司内形成互帮互助、帮困济贫的良好传统;积极支持地方教育、关心弱势群体、救灾等公益事业。近年来,该公司共投入各种资金500余万元。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建设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中原内配又注资5000万元,组建了孟州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先后帮助520余人/户/次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010年,中原内配上缴税金实现1.16亿元,成为中国行业内唯一上缴税金超亿元的企业,荣获河南省民营企业纳税百强企业、河南省纳税A级企业、焦作市纳税先进单位等称号,国税纳税额位列焦作市第八位,地税纳税额位列焦作市第十一位。
追求卓越,永无止境,中原内配,铿锵前行。董事长薛德龙为中原内配不断描绘新的蓝图,在未来的五年里,中原内配将充分发挥公司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品牌资源优势,通过加强与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不断延伸产品链、产业链、市场链,使中原内配发展成为汽缸套行业世界规模最大、工艺先进、技术领先、品质优良、实力最强,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集团,并以持续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发展模式并与社会共享,以更加卓越的绩效推动世界汽缸套行业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