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边疆 仝伟平
在太行山南麓、沁河北岸,有一个2500户9000余人的村庄——西万村,是沁阳市最大的行政村。西万村下设两个社区、八个居民小组,现有五个党支部、262名党员。如何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村落里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带领群众走上富裕文明、幸福安康之路?2005年以来,西万村党委通过积极创办、着力打造村党校,培养了大批奉献意识强、创新意识强、先锋模范意识强的党员,提升了村党委、村各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西万村党校,现已成为西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和传播精神文明、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并跨入了全省先进基础党校的行列。
抓好教师队伍和阵地建设,夯实教学基础
为此,西万村党委从组织力量、教师队伍、教学设施三个方面入手,保证领导重视、教师优秀、设施配套,为村党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村党校成立了由各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和专职人员组成的校务委员会,村党委书记担任校长负总责,副书记任常务副校长,抓具体落实。同时,村党校多方引进聘请人才,组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理论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定期来村党校上课,为村里的党员干部讲授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和农村经济、实用技术。同时,不断加强村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该村投入15万元装修房屋,购置电脑、投影机和音响等设备,建成了符合要求的远程教育扩展型接收点;投资4万元扩建党校图书室,新购图书5000余册,使村党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建立完善党校管理体制,规范教学管理
为了使村党校的活动规范有序,西万村党委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了校委会工作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学员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教师教学守则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保证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对教学计划、党课提纲、考勤考核、培训总结等各类资料规范管理、分类归档。对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定期组织进行教学评估,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村党校每年都要召开年终总结会议,对先进支部和优秀党员进行评比表彰。2010年,西万村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学员2539人次。
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载体
近年来,西万村党校不断创新教学培训模式,将直观生动的VCD电视、远程教育、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每年放映的各类专题片、教育片、科教片都在30部以上。这些内容非常切合农村党员的需要,在“农村经济人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教学活动中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帮助党员、群众及时了解时事政策热点和掌握实用专业技能,村党校定期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来校授课。如邀请沁阳市委宣传部门领导,就学习上级党委全会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专题辅导;邀请河南农大教授,就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化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远程教育与北大人才研究中心取得联系,邀请该校专家对西万村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长期指导。为了开阔视野,村党校先后组织学员到华西、林州、西滑封、刘庄等先进农村学习考察。在教学活动中,村党校特别注重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每次教学活动都采取集中辅导和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与学员面对面交流,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注重教学效果,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体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西万村党校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工作,使全村党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致富带头能力及服务奉献意识等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村党委、各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也得到提升。全村党员积极带头树立文明新风,经常参加整治村容村貌的集体义务劳动。特别是在村里发展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顾大局、识大体,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西万村人多地少,一家一户分散耕作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为此,2007年,西万村按照“积极稳妥、农户自愿”的原则,实行整村土地流转,将土地聚零为整、统一管理、规模经营。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家庭积极带头,全村农户一致表决同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使土地流转这一事关西万村今后发展的大事得以顺利完成。
土地流转后,全村土地被规划为村北生态林区和村南高效农业园区,耕地面积由原来的2500亩增加到现在的3000亩。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全村农业实现了机械化、良种推广和节水灌溉,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该村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90公斤和650公斤,较2007年分别增加240公斤和290公斤,增幅分别为69%、63%,同时农业成本明显降低。
土地流转后,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不少村民利用西万村晋煤南运煤炭物流集散地和交通发达、矿产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运输业和商贸业,经济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西万村人均收入超万元,较土地流转前增长48%,高出沁阳市农民收入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土地流转后,西万村公益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面不断扩大。2007年至2010年,全村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0余万元,硬化街道10余公里;绿化街道广场1.5万平方米,种植速生杨50余万棵;安装路灯、景观灯1500余盏;兴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各一处;新建廉租房100余套;对6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助60元钱;免除了全村村民的新农合费用;村民水电费实行按比例补助;对考取大学的学生每人给予2000元~5000元的奖励。
近年来,西万村先后获得了多种荣誉:河南省五个好农村党组织、省级卫生村、省示范文化大院;焦作市五个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法治示范村、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先进村;沁阳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等。
西万村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校建设,利用村党校经常不断地为党员干部“加油”、“充电”,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保持了先进性,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模范,为鲜红的党旗增了光、添了彩。
西万村党校,凝心聚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