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82版:红色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史影像
大事记
全民感受焦作速度
群众需求放心间 社会满意记心头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民感受焦作速度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刘 婧

  行政审批阳光工程打造了政府行政快速通道;焦郑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提速我市的对外开放……回首2001年,人们感受最深的就是焦作的提速与高效。

  2001年3月28日,焦作市为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而打造的政府行政快速通道——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并投入运行。市发改委、人事、财政等32个职能部门在大厅设置服务窗口,负责办理各类行政审批30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97项。

  市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以“便民、高效、公开、公正”为服务宗旨,实行“六个公开”、“六件管理”、“六制办理”的工作运行机制,秉承“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不让群众多跑一趟”的服务理念,并对入驻人员统一管理,实行部门合署办公,审批集中办理。

  中心在运行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清理压减行政审批项目、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全面推行了审批科室成建制进中心等,进一步规范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积极探索行政服务向村(街)、社区延伸,拉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范围,构架了市、县、乡、村四级行政便民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2007年底,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30万件,平均日接待办事群众近千人,办理各类事项800余件。

  我市这所全省首家成立的行政服务中心,消除了政府部门条块分割、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弊端,阳光高效的工作,树立了政府部门的良好想象,叫响全国,先后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为焦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0年前进货,一进就是一天,早上5点走,等了到批发市场最早也得9点,选好货回到家一般都是下午4点左右,一天下来特别劳累。高速路开通后,早上5出发,上午10点就能进完货到家,”42岁的李荣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服装生意16年,她几乎每周都要到郑州去进货,16年的进货路让李荣切实感受到了焦作对外开放的提速。

  李荣进货的提速,得益于焦郑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2001年7月23日和11月20日,由焦作市自筹资金修建的焦(作)郑(州)高速公路和焦作至巩义黄河大桥(现名为南河渡黄河大桥)及连线工程相继竣工通车,开了全省由市地筹建高速公路和黄河大桥的先河,实现了焦作高速公路和黄河大桥建设零的突破。

  自此,焦作公路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境内先后又建成了焦(作)晋(城)、焦(作)温(县)、长(源)济(源)(焦作段)、二(边浩特)广(州)(孟州段)等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形成了与全国高速无缝对接的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全面升级改造,路网更趋合理,道路等级普遍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和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焦作到青龙峡、云台大道等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全市旅游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升级。截至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103公里,公路密度达174.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2.35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4.73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线、农村公路为脉络、各类运输场站为结点,四通八达、快捷便畅、功能比较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