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奥的斯当从“梦”中醒来
要闻简报
重庆叫停
“中国红色经典主题公园”项目
国家食药监局:淘宝网无售药资格
美国密歇根州枪击及人质劫持事件结束
延伸阅读
不要带血的利润
扶轮学校当堡垒 培训干部御倭寇
勇立潮头唱大风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女子做人流两月胎儿仍存活

  医院称属医疗过错

医院的广告上第一条就是万例手术无事故

李小姐和丈夫向记者展示,人流手术记录和手术后还被检查出怀孕13周的B超记录。

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女白领做完人流两个月

胎儿居然活在腹中

术后仍有妊娠反应 还以为是消化不良

家住高新区石桥铺的李女士,今年26岁,是一名电脑游戏界面设计师。

李女士说,今年4月,她意外怀孕时,因家离重庆华西妇科医院不远,听说这家医院有种叫“玫瑰保宫无痛人流术”的手术,声称“万例手术无事故”,于是选择去这家医院做人流手术。

手术后,李女士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直没有上班,还不断吃药。李女士说,约半月后,她下体流血近两周。接下来,每隔三五天就腹胀呕吐。

她上网查询,发现下体流血是人流术后的正常状况之一。她认为,呕吐可能跟消化不良有关。随后,她先后到另两家医院去治疗消化疾病,吃了不少药,症状不但没减轻,呕吐反而越来越严重。

6月19日,她又一次去治病,医生建议她做个彻底检查,检查结果让她目瞪口呆:怀孕约13周。医生告诉她,呕吐属于孕期反应。

当天,她离开那家医院后,立即来到重庆华西妇科医院求证。次日,院方出具超声医学影像报告单,诊断意见是宫内单活胎(中孕,孕约13周)。

李女士和丈夫这下慌了神:做了人流手术,两个月后胎儿居然还活着。已经吃了这么多的药,这个胎儿注定不能要。

李女士说,为这事,她不晓得摸着肚子哭了多少次,说“宝贝,不是妈妈不要你。妈妈治病吃了太多的药,不能害你呀!”

患者索赔六万元 医院让她去找法院

昨上午,李女士及其家人来到华西妇科医院讨说法。医院门诊现场管理主任吴琼代表医院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对李女士做完人流手术两个多月后肚里仍存活胎儿的事,她并不否认。

“最先,他们要我们赔10万元,后来降到6万元。”吴主任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医院希望李女士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我要求误工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等,我仔细算过,6万元不过分。”医院大门外,李女士边说边擦汗。丈夫说,妻子做完人流手术的两个多月,身体每况愈下,如今精神更是垮得一塌糊涂。

李女士出示了手术记录、病历等。手术记录表明,今年4月17日,李在医院接受“玫瑰保宫无痛人流术”,“吸出组织物约6g(克),见破碎绒毛”;术后诊断,“建议送病检,病人家属不愿意”。

医院解释是漏吸 患者担心影响生育

李女士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发现人流手术失败后,6月22日,华西妇科医院已替她做了第二次手术。尽管没收费用,她和丈夫却忧心不断:生育能力是否会受影响?

李女士说,吴主任曾写下承诺书,上有“不会对病人造成特别伤害,今后如无其他特殊情况,不会影响其生育”等字样。但落款处盖的是手印。

7月1日,医院方的刘姓教授出书面凭据,对首次人流手术后肚里还有娃儿的原因,解释为“每家医院妇产科均有漏吸”。

“先是盖手印,后来又说不管哪家医院都有这种事。”昨日,李女士的家属说,他们感觉医院“完全是一推三六九”,比如,盖手印仅是个人行为,此人今后若离开医院,这事怎么说得清楚。

此事不属于医疗事故

人流术后胎儿仍存活

妇产科教材都写了的

医院门诊现场管理主任吴琼认为,此事不属医疗事故,只是医疗过错,因为妇产科教材中都写了会出现人流手术仍有胎儿存活的状况。

随后,她强调,李女士在这件事中也要负一定责任:第一,院方建议绒毛送检,李女士拒绝;第二,没有回院复查。

“送检和复查都只是建议,啷个会我有责任?”对院方这一说法,李女士很气愤。

吴主任坦言,人流手术中发生漏吸,医院有责任,院方愿意赔偿,包括误工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失费等,但必须遵循公平、合理的标准。

吴主任再次表态,医院愿意跟李女士协商赔偿事宜。

某三甲医院妇产科专家:

人流术后胎儿仍存活 极为罕见

手术者责任心和技术 都成问题

昨晚,重医某三甲医院妇产科专家就李女士的遭遇,介绍了医院在人流手术方面的普遍状况。

首先,人流手术在业内俗称刮宫,术后仍存在胎儿或胎儿继续存活的状况,属刮宫失败。通常,这种手术失败的几率非常小,而刮宫后胎儿继续存活的状况属于极为罕见。就这一点则说明:实施手术者缺乏责任心,对病人术后交待和未离院前的检查很不充分。

其次,实施手术者的技术不过硬。因为,刮宫过程被称之为盲刮,即全凭实施手术者的手感和经验进行。换句话讲,若实施手术者技术欠佳就会出现漏刮状况。

专家同时指出,李女士在胎儿存活13周时接受手术,主要是身体受的伤害非常大,但术后丧失生育功能的可能性不大。(本版稿件由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黄艳春 实习生 郭女 文 重庆晚报记者 冉文 摄)

  “越骂越红”幕后流程揭秘

  网络水军迎合大众心理

  “越骂越红”幕后流程揭密

  “骂文化”制作流程不外乎五步曲:网络发帖——引发争议——灌水再热议——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当事人或商家出场,其中“灌水再热议”和“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是最关键的两步,这两步引发了足够的“注意力”。

  编者的话

  2011年6月(下)人民论坛推出的《怨恨心理解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少读者纷纷来电表示,除了怨恨心理这类不良社会心态,越骂越红、炫富仇富等心态也值得深度剖析,不平和、不理性的社会心态亟需得到扭转和救治。

  越骂越红是当下社会出现的一种文化乱象,其产生有一定社会及其大众心理因素,但更多是人为因素。这种文化乱象有一个制作流程:商业因素发酵→新媒体造势→传统媒体跟进炒作→被骂者名利双收→受众懵懂窥视。商家与被骂者最得益,广大受众却是受害者,受众一次次被作为热闹场面的道具却浑然不知……一些人本默默无闻,一经被骂就出名,接着变红,跟着发财。于是乎越骂越红成了获取名利的捷径,且越来越多人效仿。

  渠道:传统媒体借力新媒体,使得“骂文化”由街头吆喝转战于互联网,又从线上走到线下

  “骂文化”的雏形是吆喝文化,其目的是赚取围观,推销商品。这种吆喝文化自古有之,闹市区最常见,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推销商大声吆喝,把自己的商品吹得天花乱坠。街头表演也是一道风景,为了吸引人们注意,表演者信誓旦旦,捶胸顿足。越吆喝,围观者越众,商品就推销得越多。这种商业推销,后人称之为“注意力经济”。

  现代社会,这种注意力经济从街头转战于互联网。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博客、微博、BBS、留言板、聊天室等多种形式,发表意见抑或发泄情感。与此同时,网络的低门槛和低成本,使得商业炒作有机可乘。商业推手通过策划,利用论坛、微博等发帖,就能渐渐形成话题、提高关注度。并且,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即时交互性、多媒体、及时便捷等优势,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线性传播的不足,为信息的迅速传播、聚合和裂变带来了可能。新媒体时代,不仅为大众网民提供了个性自由展现的平台,也为负面话题和人物的出现提供了机遇。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度甚是了得,一骂天下知。发展到现在,其背后不只是媒体记者,而是“网络水军”。骂人的方式有两种:自骂与他骂。自骂者,晒自己的隐私。他骂者,“网络水军”策划,制造一个个刺激性的故事。

  传统媒体亢奋,为网络水军推波助澜。报道热点事件本是媒体的基本职责,但因为经济利益驱使,传统媒体对网络疯狂追捧的热点积极跟风,其再一次的传播使得一些“负面话题”的热度和广度迅速拓宽、加强,影响力从网上扩大到网下。如2010年,原在网络受到关注的“凤姐”,由于江苏卫视《人间》、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访谈类节目《零度访问》、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等的加入,随后是越来越红。再如众多传统媒体对“凤姐”、“小月月”等不止一次报道。还有许多报纸和电视开辟“网上趣事”等类似栏目或节目,专门猎取和报道网上的无厘头之事,形成了“网上一点事,传统媒体大热议”的现象。炒红的故事,无形中成为了水军和推手的“潜在”工具,加大了一些话题舆论场的影响力。

  学者批判精神缺失也是骂文化得以蔓延的一个因素。面对网络水军制造的热闹,一些文化学者置若罔闻,没有直接站出来给予批评和引导。另一些学者“认认真真”地写评论,但不辨真假,不分是非,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吹鼓手,与普通受害者一样,稀里糊涂中做了陪嫁品。有学者认为这些不过是“草根文化”或“大众文化”而已,娱乐一下未尝不可。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非精英主义的胜利”,混淆了通俗与低俗、恶俗的界限,忘却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

  大众心理:从“围观看客”到“审丑疲劳”、“调侃愉悦”,为“红人”获得人气提供了有利土壤

  既然骂人文化骂富了商家,骂火了名人,普罗大众为何那么痴情地去倾听?又那么痴迷地去跟帖?这就是网络水军抓住了人们的心理。

  现代社会,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娱乐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一些负面角色以其新奇和另类的表现,正契合了市场化过程中大众的这种娱乐心理需求,从而吸引了众多网友的“欣赏”和“围观”。在这里,很多网友其实并不真正地“以丑为丑”,而仅仅是对某一事件进行围观,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娱乐消费。而在现代社会,网民能够通过博客、微博、BBS、留言板、聊天室等多种形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日益发达的媒体渠道无疑给人们提供了得以“围观”的条件。

  而随着传统媒体的介入和“审丑”之风的愈演愈烈,大量的丑恶、低俗现象频繁地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人们慢慢疲劳甚至麻木。发展到现在,对于新起的“负面话题”或“负面人物”,人们虽然仍有围观和反应,“骂人”抑或“被骂”会有不少的人气。但是,笔者也注意到,一些“红人”正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日常调侃的话题,在现代社会的重压下,人们正越来越多地通过娱乐性的“审丑”排解压力获得愉悦。

  从刚开始的网络条件下的“看客”心理到“审丑疲劳”,再发展到现在的“调侃愉悦”,网络水军迎合了大众的心理。有需求就有市场,所谓的“网络红人们”才有了欣赏他们的观众,获得了滋养成长的土壤,得以“越来越红”。

  网络水军操控:骂人者与被骂者合谋

  千万别把骂人者当成疯子,“骂”是为了帮忙。也别以为被骂者是傻子,被骂者名利双收。车模“兽兽”,被骂之后,身价猛涨,商家与其的合作有增无减;新《红楼梦》,网络恶骂如潮,收视率却稳居前列;最典型的当属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骂声中稳坐娱乐节目收视冠军宝座。现实中的人们颇为忌惮骂声,但在娱乐圈里,“骂”已成为“成名赢利”的特殊手段,以至于“策划骂”也成为一种流行。

  由于骂与被骂有如此大的市场,加之网络的开放、便捷和匿名性,“策划骂”更成为可能。“凤姐”、“小月月”等,在她们因骂而红的背后都有一个幕后策划团队,称之为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所谓网络推手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推广,让你出名。网络水军则是帮你把你发的帖子顶上去,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你。这种“骂文化”制作团队在多次“历练”中,对“骂”的操作和掌控越来越娴熟,也逐步走向专业化。

  “骂文化”制作流程不外乎五步曲:网络发帖——引发争议——灌水再热议——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当事人或商家出场,其中“灌水再热议”和“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是最关键的两步,经过这两步,引发了足够的“注意力”。“骂文化”活动区域集中在论坛、博客、门户网站和QQ群等,最近兴起的微博、社交网等都是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青睐的活动场所。发帖内容常常是挑战传统道德底线或无厘头之事,使用词汇往往是最美、最牛、惊爆、惊艳等。据统计,中国的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组织已有上千家。诸如“××网络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其实都是网络水军团。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是“骂文化”制作专业化的标志。

  新媒体时代,好看的东西实在太多,媒体与商家都想快速出名,于是乎,骂与被骂者在共同争夺无知者们的眼睛。随着电脑和通信成本的下降,入门槛也不断降低。这类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组织也许会不断增多。

  越骂越红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一骂便红,越骂越红,骂便成了获取名利的捷径。这种骂与被骂的游戏攀比,反映了文化的焦虑症。一些人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名利,而是靠剑走偏锋或歪门邪道的怪诞游戏。商业文化已经完全渗透到精神文化的骨髓。如果形成一种气侯,文化传播将失衡,主流价值观也将被漠视甚至吞噬。

  传统文化传播并没有找到表达的突破口。红色文化如何衔接当今的新型多元文化,更容易让社会尤其年轻人接受,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主流文化是否就是红色文化?当前我们仍处在红(高雅)、黑(低俗)两种文化阶段。红与黑之间仍有一种或几种健康文化,也可称之为绿色文化,或娱乐文化,也许更恰当。

  总之,当下“审丑文化”和“越骂越红”有其流行的时代背景及大众心理因素,日益丰富的传播渠道和新媒体的信息传递优势无疑加重这种现象的发展。然而,一味地审丑,不利于我们社会内在价值的维护,对我们塑造主流社会价值观亦危害极大。这要求我们每一位公众面对各种参差不齐、良莠俱下的信息能够有一种鉴别真伪的能力,而同时主流媒体应建立一种理性和责任,具有应有的反炒作能力。

  “养生教母”马悦凌玩失踪

  卫生局联系未果

“养生教母”马悦凌
“养生教母”马悦凌


  “养生教母”马悦凌玩失踪

  南京市卫生局表态:其涉嫌非法行医,多次试图联系马悦凌未果

  据中新社电 7日下午,南京市卫生局向媒体公布,就6月底有媒体报道原南京市某医院护士马悦凌涉嫌非法行医行为进行调查的结果。据该局调查结果显示,马悦凌目前并无任何护士执业注册登记信息,涉嫌非法行医。但该局仍未找到马悦凌本人接受调查。

  据该局调查,马悦凌(原名马秋红),1982年8月参加工作,在南京一家省属三级医疗机构做护士,2005年5月辞职。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护士条例》的规定,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无有效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通过向江苏省、南京市有关护士执业登记机构核查,没有马悦凌(原名马秋红)的相关注册信息。

  据了解,被称为“养生教母”的马悦凌网站主要为养生保健内容,在其网站论坛跟贴中有涉及到疾病的治疗,但经核查还没有发现马悦凌在南京有过诊疗活动。

  在调查过程中,该市卫生监督所调查人员多次试图联系马悦凌本人,也在“马悦凌健康养生网”发帖和其微博留言,敦促其本人接受调查,至今未果。

  据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卫生监督机构将继续跟踪了解马悦凌所开展的健康养生活动,如在南京地区发现其有涉嫌非法行医活动,将依法严肃查处。

  破绽

  11例“渐冻人”多无联系办法

  通过对网络和媒体上刊登的自称经马悦凌治疗过的11例“渐冻人”病例进行分析调查,多数未留下联系办法或身份证明,只有3例留有联系电话。市卫生监督所调查人员拨打了这3部联系电话,其中,1例多次拨打机主始终未接听;1例接听后说打错了;只有1例接通并承认其爱人曾经在北京“马悦凌治疗室”接受过注射当归液等治疗。目前其相关情况,该市卫生局已经函告北京市卫生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