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良贵
在解放区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区,提起党员史伟波攀“穷亲”的事,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居民身边的“热心人”。
史伟波是幸福街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员,他和许多党员志愿者一样,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主动联系困难群众、主动与困难群众攀“穷亲”,将温暖、鼓励与希望播撒在居民的心田,留下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院里居民常玉兰老人有病不能自理。他一听说,主动上门与常玉兰老人“攀亲”。为了让常玉兰尽快好起来,他为卧床不起的常玉兰老人炖鸡汤,一匙一匙地喂。后来,老人住进市里的一家养老院。史伟波放心不下,害怕老人孤独寂寞,就隔三差五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说说话、给老人读读报,宽慰老人的心。常玉兰老人逢人就说:“伟波不是俺的亲人,可待俺比亲人还亲。
孤寡老人朱宝信住在平房区,房子是五六十年代的土坯房,碰到汛期就漏雨,给他的生活带来了麻烦。史伟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与朱宝信老人结成“亲戚” ,自己掏钱买来20余袋水泥、1000余块砖,带领自己的朋友一块儿为老人修补房屋。事后朱宝信老人感动地说:“伟波真是个热心肠,处处为他人所想,我们孤寡老人打心眼儿里感激他。”
史伟波平时有到楼院“转”的习惯,今年5月份的一天,他发现平时爱“遛弯儿”的王玉荣几天没有出门,于是,就走进老人家里,看到老人独自一人躺在床上。一问,原来老人不小心扭了腰,连饭也没有吃上,史伟波二话不说,赶紧为老人做饭,还买了一些滋补品送到老人床前,与老人结成“亲戚”,天天照顾老人生活起居。
史伟波就是这样,把困难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当人们问起史伟波:“你这样天天帮助困难群众,累不累、烦不烦?”他总是微笑着说:“大家都住得不远,邻里之间相互照应都是缘分。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尽自己所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