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7月6日的沁阳,细雨蒙蒙。11时许,古朴、高亢的怀梆唱腔声从沁阳市王曲乡王曲村小学一间教室内传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玉清在认真地讲解怀梆的特点,并演示怀梆的经典唱段,河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保护服务团的16名成员有的在津津有味地听、有的在跟着学唱、有的在录像拍摄,气氛异常热烈。
河南师范大学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怀梆传承基地,今年暑假,该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保护服务团决定来到沁阳进行调研。团员由该校汉语言系、对外汉语系和广电系的同学组成。
小小教室内聚集了我省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和民间艺人。其中,丁永祥博士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负责人;程峰教授是焦作覃怀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一同来的专家还有焦作师专音乐系主任王建设,焦作覃怀民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焦作大学艺术学院老师李海安,沁阳群艺馆馆长张子林等。艺人有沁阳市怀梆表演艺术家赵玉清,沁阳王曲怀剧剧团团长、民间艺人梁新国等。
丁永祥教授说,中国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焦作又是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沁阳市过去是怀梆窝,民间剧团众多,王曲怀剧剧团、宋寨怀梆剧团是其中的优秀民间剧团。因此,河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保护服务团把调研放在了沁阳市王曲怀剧剧团。目前,怀梆的传承保护形式十分危急,前景不容乐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生力军,大学生是其中的佼佼者,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依靠大学生。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来参加保护工作。
调研保护服务团在一周多的时间内将学习怀梆经典曲目,整理怀梆剧团档案、整理怀梆剧本,还将进行王曲村村情、村史调研,参观沁阳的人文景观。
程峰教授还就同学们关心的焦作文化与怀梆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回答。接近中午时分了,交流调研活动依然在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