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称婚姻法新解释
可能会改变择偶观
从8月13日开始,婚姻法第三次司法解释开始实施,其核心内容直指当今社会婚姻家庭纠纷中的主要问题。此消息引起网民们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其中关于“父母给儿子买房媳妇没戏”的规定,更是引起广泛的热议和争论。有网友认为,婚姻法“新解释”可能会改变择偶观,年轻人将不再为房子而结婚。
在网友的意见中,赞同者有赞同的理由,反对者有反对的原因,而更多的中间派网友,则是关注此项规定实施后,将对婚姻、家庭各方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公众普遍关注的内容看,此次司法解释中受关注最大的就是关于房屋权属的新规定,即:婚后若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买房,若离婚,则谁父母出资房子归谁。
不容否认,在许多地方,传统的观念仍然是结婚时男方承担买房责任,女方一般出装修的钱或其他生活用品。近年来,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住房已成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财产,因此一旦离婚,涉及房产分割的问题和纷争日渐凸显。
在微博上,这个消息引起广泛转载和议论。“新婚姻法简直给所有想嫁富二代的女孩们当头一棒!”“房产商乐了,丈母娘愁了。”“新婚姻法鼓励彻底AA制。有这样的婚姻法,您要嫁人您就傻了。”“全国丈母娘联合会表示对新的婚姻家庭法的司法解释相当不满!以后买房坚决要求男方把自个女儿名字写上。”与此同时,微博上开始纷纷转发新版《失落的丈母娘》,出现了不少为丈母娘支招的内容。仅在新浪微博上,涉及丈母娘买房的内容,就高达近40万条。
有网友从人性情感的角度,表达了对这一司法解释的不赞同。“此次出台的法规性质明显是偏向于个人财产保护,是典型的谁投资谁受益的理念,而不是从家庭感情角度去考虑的。女性不但要赚钱,还要生育、养育,很大程度上对于家的付出无法用资本去衡量,除非出台‘女性养育,家产分一半’的法律规定,否则如果男方出轨离婚,女方就很难有保障。”一位网友说。
同时网上有观点认为,新的司法解释对婚姻中的困难群体如家庭主妇,可能会产生不公。但给被房子挤压得变形的婚恋观,留下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从今天起,不再为了房子而结婚,让‘丈母娘推高房价’不再成为中国特色。”
五年来离婚人数
年平均增幅为7%
一个不容否认的现象是,近年来我国婚姻感情问题正经历显著的变迁。近五年来全国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为7%,2010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267.8万对。而全国法院一审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也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1374136件,案件中相对集中反映出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与房产等问题。而针对此次司法解释中网民争议最大的“父母给儿子买房媳妇没戏”的规定,最高法院认为,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往往倾注全部积蓄,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势必违背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父母的利益。
今后女方父母或宁愿
婚前为女儿出资买房
从多种迹象看,此次司法解释实施后,有可能在几方面带来微妙的影响。一是许多配偶在结婚时,有可能要求在房产证上共署双方的名字。另一方面,有网友认为,这一规定带来最大的一个可能就是会改变择偶观,年轻人不再为房子而结婚。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同居、结婚等感情问题看得很淡,反而是房子等看得很重。现实中不少人是因为房子压力问题而结婚,今后这一情况或将有所改变。此外,父母们或许会在心态上有所改变。此前,有观点戏称,是“丈母娘”们推高了中国的房价。今后,女方的父母很可能愿意拿出更多的资金为女儿置办一所名下的房子,或在女儿结婚前就把房子过户到女儿名下。
新 华
网友声音
@阿紫1314:《婚姻法》新解释一出台,将会大大减轻房产市场的“丈母娘刚性需求”,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婚姻法》新解释使女性在离婚事宜上失去更多话语权,不管你离不离,我是不离了。
@黄进Andy:婚前个人按揭买房离婚时归个人的规定,直接挺起了中国老爷们儿的脊梁。原来有一哥们称不敢离婚,因为净身出户后,再无力另起炉灶,离不起啊!现在起码敢想象了。
@连谏:女人一旦结婚基本是本着一辈子去的,婚后纠葛,男人无良居多,此律只会纵容有条件作恶的男人多作恶,因为不必担心损失,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男人伤害妻子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ayawawa:《婚姻法》司法解释,总结起来就是:“男人买房归自己,青春损失不赔;女人打掉孩子,男人管不着。”网友最佳评价:建议取消婚姻法,直接纳入公司法或合同法来调整婚姻关系!
@苏洛邪家的小耳朵:这年头不能轻易结婚,房子什么的事小,莫名其妙被赶出来睡大街了,人家还可以以《婚姻法》规定这条大街是我父母付的钱,你不准睡为由将你继续驱赶。买房花钱,生活不花钱了?是不是我买的菜你就不准吃啊?或者说我父母给我买的肉另一方就不能吃?《婚姻法》到底是在保护婚姻啊还是在保护房子啊?
@章希睿:此乃男女双方的博弈问题,以前是女方赢的“零和博弈”,只不过现在变成了男方赢的“零和博弈”。自然,女人开始不乐意,开始吐槽;男人开始扬眉吐气。但别忘了,如果家庭和睦,以真挚的心对待对方及家庭,还会存在“你死我活”的博弈吗?
(据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