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秦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最高善需要永久保持,否则不是。他是圣贤,难求一败。而我辈皆弱,难以尽善;多在灵性之下拼搏,展示血肉光华。
《K-19:寡妇制造者》便是如此。当下级军官对包里尼船长说“船长,政府已准备好承担这个责任”的时候,他直接以“借过”开路从人群中横贯而过。硕大的身躯在船舱中穿梭而行,表情发狠而暴躁。训练失败后,他用吼叫来发泄心中的满满腹诽。这是基调,也是这部电影的温床。
哈里森·福特出场了,军装革履、面无表情,硬得像块石头,他新船长的身份注定成为包里尼的敌人,成为所有船员的敌人。于是乎大幕开始拉开:总部送错药,死掉军医;派来赤脚医生;亚辛上尉因醉睡被换成军校高材生。一串串不顺利才刚刚上演。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模拟火灾,第二把下潜300米,第三把强行破冰浮出水面。一切的因系着连绵麻烦的果:船员接二连三或受伤或丧命,船体不堪重负千疮百孔;然后冲突集中爆发,差点革掉新船长的职。
影片即将结尾,局势终现转机,所有对立面开始融合。怕死的突然勇敢,哗变瞬间被熄灭,命令转为祈求,就连暴露狂也在政治的笼盖下理直气壮。当生命、团结经过重重磨难终于战胜阶级、政治时,很悲哀地,苏联战舰发现了K-19,闹剧草草收场。
不要听信他人说这是部个人英雄主义影片。回过头看看,卸下一切官僚光环,这部电影中除了在各个职位上承担责任做分内事的小人物,还有什么?
滚蛋吧,战争。回家吧,英雄。让我们为小人物鼓掌,为尽职尽责喝彩!